-
石钟山《五湖四海》:理想与命运的交响
石钟山的长篇新作《五湖四海》以农村青年刘天右参军、转业、创业的人生历程为主线,展现了近30年来中国社会的变化和迁徙,塑造了一个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军人形象,讴歌了青春在奋斗中的光辉和价值,是一部传递正能...[详细]
-
黄咏梅小说集《小姐妹》:人,或最终的命运
黄咏梅的小说集《小姐妹》(长江文艺出版社)谈姐妹,写小姨,忆表弟,述父亲,旧文新篇,大都在最亲近之人身上打转,一点点探入,又从中艰难游离出来,移向深远。黄咏梅小说是当下生活化叙事的一种范型,写尽了日常...[详细]
-
《等待呼吸》:时代精神的创伤记忆
就在我准备撰写这篇关于钟求是长篇小说《等待呼吸》(十月文艺出版社2020年4月版)的批评文章的时候,不期然间读到了法国作家埃德蒙·雅贝斯代表作《问题之书》中关于文学创作的一句话:“对作家而言,发掘他将...[详细]
-
变形的内涵与历史——读路魆《最后一次变形》
“变形”作为一种只可能发生于幻想之中的事件,天然地隶属于文学的范畴。从《庄子》《山海经》到《西游记》《聊斋志异》,再到当代文学如《生死疲劳》《怀念狼》乃至通俗文化中的种种创造和演绎,从奥维德到果戈里、...[详细]
-
潘向黎短篇小说《荷花姜》:感情在我们身后延续
潘向黎的小说,向来都是生机勃勃的。即便是那些被过旧了的日子,到了她的笔下,也是健旺而璀璨的,一花一草、一饮一酌,都是生活该有的样子。她总是能在一些关键的时刻让人的灵魂展开、让人的性情绽放,即使生活有些...[详细]
-
朱朝敏《黑狗曾来过》:回望“原乡”与心灵探寻
诚如作者朱朝敏所说:“一个人无法摆脱乡村和山野”。翻开这本《黑狗曾来过》,令人印象深刻的仍是“孤岛”这片土地——湖北境内、长江上的第一大江心洲。这里不仅是作者儿时成长的故乡,更是她小说、散文乃至非虚构...[详细]
-
鲍坚长篇小说《俯仰之间》:俯仰之间,永存高雅
距离鲍坚兄2012年出版范仲淹研究专著《清风有骨》(2020年再版,易名《庙堂之忧》)九年之后,他的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俯仰之间》付梓出版。拜读完毕,掩卷思忖,从《清风有骨》里的范仲淹,到《俯仰之...[详细]
-
吴周文《妈妈的孤独》:真诚与温情
在吴周文的散文集《妈妈的孤独》(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里,我感受到了散文的一种可贵品格:真诚与温情。吴周文是散文“真实论”的提倡者和拥护者,同时也是这一散文观的实践者。在《妈妈的孤独》里,无论是写父亲、...[详细]
-
《大国治村》:美丽乡村建设中的深情表达
广大乡村既是中国历史文化主要的基础源地,也是中国社会发展推进以至延续的重要的力量所在。即使城市建设发展的地位不断提高,乡村的影响力量也依然存在。因此,在我国经历改革开放40余年,城市的发展已经取得辉煌...[详细]
-
路遥写作范式转换的标志性作品——论《在困难的日子里》
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随着“文革”的结束和社会生活的正常化,中国当代文学也进入了自己的“新时期”。那些在此前三十多年时间里从事写作的作家,都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考验,那就是,如何摆脱虚假而僵硬的文学...[详细]
-
郑在欢《君子》:可信度与戏剧效果
郑在欢的短篇小说《君子》写的是一起戛然而止的复仇事件。葛勇是个演员,也是个狠人。少年时代受到了范成斌的羞辱,十年前他就要复仇,被哥哥葛强摁住了。这次他不管不顾,决意出手。而葛强克己隐忍,是名副其实的正...[详细]
-
锋芒和隐痛——吴素贞诗歌印象
对于江西抚州女诗人吴素贞荣获“2019江西年度诗人奖”,文友们并不意外。就像年度诗人颁奖词里说的,素贞近年来的诗歌写作呈现出一种有别于传统女性诗歌的开阔、粗粝、丰富和跌宕起伏的气象。而这样的评价正是大...[详细]
-
包倬小说印象:青年作家的非青年写作
前些日子,“后浪”视频的推出和传播,使得有关“后浪”“前浪”的争论一时间甚嚣尘上。于是,网上悄悄流传着一句段子:从来没做过“后浪”,突然就成了“前浪”。这句话,引来颇多会心人点赞。看来确实有很多人,过...[详细]
-
主体、话语与地方——女性人文主义视野中的辽宁女性诗歌
性别政治的人文超越当代中国的女性文学界,一直存在着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就是很多女性作家和女性诗人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女性/女权主义者”,甚至常常抱怨自己“女作家”或“女诗人”的称谓被过分地突出和强调...[详细]
-
黄秀萍长篇小说《中国智造》:深入挖掘新时代企业家内心世界
黄秀萍女士的长篇小说《中国智造》以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为内核,讲述了几位筚路蓝缕的企业家,他们的年龄由青年走向中年,他们所开创的事业也由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智造。李凡是内核的中心人物,这位作为几位企业家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