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诚龙《民国风流》:
随笔属于文学作品,散文一种,有人说她是素面朝天的王嫱,自有那种风华绝代、高贵不阿的气质。它以具有篇幅小而内涵深,灵活而严谨为基本特征,或叙,或议,或叙夹议,最能体现作家综合能力,故作家们普遍认为,随笔...[详细]
-
《花谢,花会开》:日常就是生命
很难想象,花二十年时间,写一本书,会是何等的奢侈。二十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林华烨用的不是绳,也不是水,而是她前半生的日常。日常就是生命。我就看到了一部生命体验构成的书。它与绳不一样,二十年相加的绳...[详细]
-
张慧瑜:非虚构写作与20世纪中国文化经验
近些年,非虚构写作成为一种有社会影响力的文体,不仅在文学领域出现了一批如梁鸿、黄灯、阎海军、王磊光等非虚构作家,而且在移动互联网平台上非虚构写作也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形态。非虚构写作的文化价值有三个,一...[详细]
-
孙频《我们骑鲸而去》:太平洋上的丰沛寓言
小说《我们骑鲸而去》讲述三个主人公在孤岛上的际遇,他们带着各自的过往,纷纷来到岛上,寻求与世隔绝的生活。但与《暴风雨》《鲁滨逊漂流记》《金银岛》抑或《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不同,作家无意于探讨荒岛...[详细]
-
王松的长篇小说《烟火》:中国故事的“民间”一脉
关于如何面对“传统”,以及如何以“中国风格”来讲述“中国故事”,涉及到怎么样认识与萃取历史的流传物,并且寻找到一种与之相匹配的美学形式。这无疑构成了晚近小说写作的一种潜在焦虑。在我看来,王松的长篇小说...[详细]
-
马识途《夜潭续记》:一段兑现近40年前承诺的佳话
2020年7月4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马识途先生的长篇小说新作《夜谭续记》,一时激起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而此时的关注大抵集中在以下三点:一是因新冠疫情影响而不得不停摆数月的出版业终于开始推出长篇小...[详细]
-
杨永可散文诗:真情与玄思
《大千诗意》,这是杨永可散文诗文本的书名,一下打动我,是因为作者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的“大千诗意”,恰似作者“心灵的自白”......使我相信,从我认识杨永可至今三十多年,作者还是一个真情的散文诗人,不...[详细]
-
尚启元《芙蓉街》:历史演义与温情传奇
海涅说“每一座墓碑下都有一部这个世界的历史”。这部历史可能是口耳相传的一部口述史,也可能是历史学家忠实记录的一部著作,然而更为鲜活的是作家手中的生花妙笔辅以烟火人间的纪实与虚构成为一个生动的故事,时光...[详细]
-
钟求是《等待呼吸》:从阿尔巴特街出发的浪漫与现实……
“杜怡仍新鲜地记得,她和他的第一次相遇是在阿尔巴特街”。钟求是的长篇小说新作《等待呼吸》就是以这样的叙述拉开了帷幕。坐落于莫斯科河畔的阿尔巴特街,虽蒙有五百年的历史尘埃,迄今依然还是莫斯科现存的最具俄...[详细]
-
《战“疫”书简》:每一封书简,都是一座精神丰碑
今年年初,一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打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护工作者和武汉人民一道,众志成城,共抗疫情。湖北作家李修文思考以怎样的方式“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为抗疫助力。...[详细]
-
张炜的四个文学节点
作家张炜的文学之路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至今跋涉已近50年。日前,《张炜文集》50卷本由漓江出版社推出,成为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事件。文集囊括了作家1973—2018年的全部创作成果,近1800万字,可...[详细]
-
王彬:充满才气的叙事学研究
内容提要:王彬是我国研究叙事学的学者,他在1998年出版的《红楼梦叙事》,近年由人民出版社出了新版。《红楼梦叙事》是首次运用叙事学研究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的学术专著,他在《红楼梦叙事》中对叙述者、叙述分层...[详细]
-
读张惠雯作品所想到的:伦理自由,小说艺术,与均衡的结构
1.美的还是美的,这也是幸福张惠雯是最近十几年引起我注意的一位小说家。我时常在杂志上读到张惠雯的短篇小说。每一次阅读,都没有失望过,甚至时有惊喜,感到她写得越来越好。她先后出版四部作品集:《两次相遇》...[详细]
-
李一鸣:无悔的岁月
那段路,他曾经走过。一个人一生,走过多少路?每一段路似乎都不会忘记,但总有那么几段特殊的跋涉历程,会铭记在心,积淀于血液,升华为智慧,内化成精神。因了这经历,他的人生从此步入不一样的风景。何以走上那条...[详细]
-
大头马《白鲸》:善恶的彼岸
大头马重写文学名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早在《谋杀电视机》(2015)里就有一篇《阿拉比》。只是近期以大头马冠名的小说作品愈演愈烈,题目几乎全都是经典作家的经典长篇,大有吞吐世界文学的即视感,让人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