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花谢,花会开》:日常就是生命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学报 | 浦子 2020年08 点击数:
很难想象,花二十年时间,写一本书,会是何等的奢侈。

二十年,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林华烨用的不是绳,也不是水,而是她前半生的日常。

日常就是生命。

我就看到了一部生命体验构成的书。它与绳不一样,二十年相加的绳,那是千丝万缕,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它不像。它与水更不一样,二十年的水,积在一条峡谷里,而且前边筑了坝。它两边的怪石奇岩,苍翠植被,加上倒影在水里的白云飞鸟。不,它不像。这里说的,前者是结构,后者是风格。

结构涉及技巧,因为单篇的散文由于篇幅短小,不如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更为注重结构,所以,反而是风格引得更多读者感兴趣。

风格是如何形成的?风格即文学风格。一般来说,风格即人,文如其人。林华烨这部书的风格不像东坡,也不像柳郎。因为她没有东坡的万丈豪情,也没有柳郎的婉约多情。这从阅读这部书就可以看出来。这些篇目,就如河边散落的石子,历历可见可辨特有的美。

于是乎,《最美丽的相遇》来了。“等不及想见到你,不知你是否还能感受我所有忐忑的心情?”这篇文章的开头令人心头一热,没有切身的感受,是写不出来的。这是一次特殊的爱的经历——母子之爱,是一个母亲对于从怀孕到出生的刻骨铭心的爱的经历。生命的萌芽,生命的躁动,生命的诞生,每一刻,都是生命自己在说话。生命本身的表现就是受赞美的本身。

《家有乳儿》是上一篇的延续。包括后续的几篇,都是一个主题,母子之爱,都是从爱的自然真挚中,品味初为人母的激动与欣慰。在《月圆人不圆》一文里,作者则充满对于生命的理解,这是缘于父亲的逝去。人类是宇宙中自然而然的存在,生生不息,周而复始。对于一个个体而言,生命的诞生你无法决定,生命的结束你无权决定。既然生命终有始终,生不带来,死不带去,那活着的意义何在呢?释迦牟尼说人活着是为了涅槃,就是死。向死而生,是活着的意义吗?作者在文章里清醒地意识到生命轮替的意义:“月圆月缺,花开花落,燕来燕往,人生潮起潮落。”这就与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可以媲美。他说:“向死而生的意义是:当你无限接近死亡,才能深切体会生的意义。一朵花的美丽在于它曾经凋谢过。人当诗意地栖居。”

直到《阿香》的出现,作者写人状物的功夫才初显出来,生命便呈现另一种美。文章所说的与日本电视剧里温柔秀美清亮可人同名的阿香姑娘却是“小眼睛、朝天鼻、麻子脸、水桶腰……”的丑女一枚。人性的关怀和温暖,是作者久久不能忘怀的生命美,在《愿天堂里没有疾病》和《永远跌不碎的歌》里,也有浓浓的体现。

对于幼小生命的呵护和付出,在母子情的系列散文中有浓墨重彩的描写,在对于学生的教育与培养的系列散文中,这个主题则得到了升华。因为这种爱不仅仅是亲情,还延伸到了学校、社会,其中以《玻璃心》和《心静,自然美》作为代表。

林华烨想用这部书明确地告诉世人,体验生命并不仅仅是为了活着,这部书的积极意义就在这里。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每天反复做的事情造就了我们,然后你会发现,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幸福是把灵魂安放在最适当的位置。”

这部书分成四小辑。一为纸短情长,二为桃李春风,三为心暖花开,四为山光水韵。它是作者二十年的散文随笔甚至小品文、速写类的创作积聚。大部分记录的是日常,就少了一些想象的空间,加上创作时间相距较远,作者的学养和创作技艺不断进步和改变,在风格和质量上难免有所参差。但文章总体保持一定的水准,瑕不掩瑜。重要的在于作者保持一种勤奋精进的状态,相信她的后续之作会越来越成熟和精湛。

作者嘱吾作序。是为序。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