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亚莉《时光的声音》:人生的真谛在生活的细微处
我一口气读完了同亚莉的作品集《时光的声音》。同亚莉是陕西职工作家中个性鲜明的一位的,其作品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笔触和娓娓道来的叙述,让她在陕西职工作家中别具一格。她的作品深深地烙印着她对时代、生活、人...[详细]
-
陈仓《再见白素贞》:溢出我们的日常和正常
在陈仓的中篇《再见白素贞》中,白素贞其实是故事的“配角”,而她的母亲“丽妈”才是核心性的,相较而言作为叙述者和故事参与者的“我”也为此退居其后,成为了串连故事和帮衬“丽妈”性格呈现的“背景因素”,当然...[详细]
-
《福勇的大河山史》:无尽的时间让无用的东西有用
“历史学归根结底是一种愉悦。”“历史学研究急需回归本性。”“无用的东西不过是因时间而成为历史。无用体现了历史的本性。”几句对历史的本质的探讨,远远超越柴米油盐的人间烟火,可谁能想到这是一个大学老师与一...[详细]
-
一部九曲河排帮的秘史——《九曲谣》
《九曲谣》书写了九曲河排帮的秘史。这是地理之秘,时间之秘,也是人心之秘。这部书从这些秘境入手。剥开时间与地理的遮蔽,用浪漫抒情的笔描绘了赣粤边境客家人的生活画卷。这幅画以东江源头的水与土作为颜料,画在...[详细]
-
任晓雯《朱三小姐的一生》:卑微中透着爱
凡是不幸者被爱观照之处,诗神总在场,说的是作家任晓雯。《朱三小姐的一生》共集合其6个中短篇,极尽铺叙细描之能事,着力刻写草民蝼蚁之悲欣。如许人物,多为市井草民。草民卑微,卑微源于他们是被象征秩序所压抑...[详细]
-
围困的家园——论沈念《空山》中乡愁审美下的抵抗与安顿
中国城镇化的急剧发展以及城乡差距的不断扩大,致使乡愁成为了当代的精神空间漂泊,农耕文明的出离与城市工业化进程的对照所显现的是空间维度下的乡愁情感,除却这种人在异乡的乡愁意味,他者文化视域下的移民群体也...[详细]
-
鲁味小说、传奇体与民间志——关于尚启元长篇小说的文体实践
“鲁味小说”是尚启元最突出的文学名片。所谓“鲁味”,要义有四:一、文化味。齐鲁文化传统与其小说创作之间所形成的互为表里、互为生发、互为塑造的“间性关系”,使其小说创作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自身独有的文化气质...[详细]
-
陆春祥散文集《九万里风》:凌风听天籁
“聊为逍遥游,凌风听天籁。”立秋已过,仍有暑热。近日阅读陆春祥散文集《九万里风》,顿感纸上卷起豪气,进而,脑海里迸出这两句诗。像是隔空对话,作者聊为逍遥游,读者凌风听天籁。眼前浮现碧蓝高远的天空,还有...[详细]
-
经典何以动人——再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被奉为经典的作品,其能量到底有多么大?有时候会完全超出人们也包括作者本人的想象。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这篇文章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报》发表,至...[详细]
-
陈谦《哈蜜的废墟》:人性的幽深与阔大
原标题:人性的幽深与阔大——陈谦小说集《哈蜜的废墟》读札 陈谦从中国之边陲,走向阔大的世界,其小说不仅获致了一种跨文化、跨地域的质地,而且有历史性,有纵深感,从而或纵或横,照见人性的深邃与广...[详细]
-
《离岸流》:流淌在生活表皮之下的暗潮
凌岚一直在试图突破现代人际关系带给个体的种种困局,并试图使用一种更为传统的价值观来处理人的伦理问题。在凌岚接受的某个访谈中,有这样一段话:“读学位,打工,谋生,搬家,生子,换工作,再搬家,海归,又回到...[详细]
-
小说的使命:暗夜突然绽放的光亮
原标题:暗夜突然绽放的光亮我们很多小说家忽略了讲故事的技术,手法,甚至没有学会构架故事,把故事讲得很小,小到找寻不到读者。把故事讲得故弄玄虚,高深莫测。这样的艺术成功,我觉得是没有意义的。故事的光芒,...[详细]
-
万方《你和我》——再问一声:什么是真正的人?
还原人之为人的真实故事,从而思考什么是真正的人,乃是《你和我》这本书的最重要诉求。一常识告诉我们,人无完人。但不幸的是,我们往往不愿承认这一简单的事实,尤其在要求他人时对此变本加厉。对于像曹禺这样,被...[详细]
-
梁小曼《系统故障:诗与摄影2009—2019》:“我在影像的旁边写字”
在梁小曼的诗中能领略到画面的纵深,而在她的摄影中又能感知到声音和念头的美妙。从这个角度说,她是在以写诗的方式摄影,而以摄影的方式写诗。“我在影像的旁边写字”,是诗人也斯(梁秉钧)的诗《香港历史明信片》...[详细]
-
扬之水《问道录》:书中问道道且长
用一天时间,毫不懈怠地将扬之水老师的《问道录》细细读一遍。目录所示十三篇,《关于梵澄先生——〈读书〉十年日记摘抄》篇幅最长,《萝蕤师——〈读书〉十年日记摘抄》次之。这两篇有关文字在《〈读书〉十年》中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