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文学中的身体感觉与情绪美学
知乎上曾有一个著名的问题,“为什么我觉得上海没有大家说的那么繁华?”一个高赞的回答引述了流量明星杨超越的话,“我大包小裹从长途汽车站走出来看到的上海,和我从机场VIP通道走出来看到的上海,不是一...[详细]
-
《去北川》:走进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
当我翻开《去北川》(上海文艺出版社)这本书时,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走进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世界。比如,书中开篇便描绘了刘大先初到北川时的情景,他写道:“北川的清晨,雾气缭绕在山间,仿佛是大自然为...[详细]
-
李春雷:向海而生 踏浪逐梦
伴随深中通道正式通车,作家李春雷的长篇报告文学《龙腾伶仃洋:深中通道建设纪实》(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李春雷善于以小人物、小事件衬托大情怀、大时代,艺术而巧妙地以小喻大,收到见微知著、以少胜...[详细]
-
奔驰在“局部地区”的轮胎——读《国产轮胎》
石门小镇、逃学少年、新华书店、卫生院、家具店、大龄剩女、小湘西、局部地区、风炮补胎、宏明汽修店、日产蓝鸟、爱华牌随身听、18英寸长虹牌黑白电视机、音像店、VCD、DVD、港台武打枪战鬼片、鹏...[详细]
-
学群:我们在小说里遇到什么
如果说小说是对生活的模拟,小说创作者则是对造物者的模拟,“要有”于是“就有”。托马斯•阿奎那所说的造物主所不能做的事,好像也适用于小说创作者,比方说他不能让人变成非人,他也不能改变自己,他只能自...[详细]
-
《祝你好运》:拒绝把大拇指伸进小说的秤盘
没想到《祝你好运》这个中篇,最后是一个“罗生门”的结尾。倘若黄世哲给“那小子”的电话始终打不通,这则故事就成了一个骗局。如果打通了,又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那小子”已经向人事局提出申请...[详细]
-
“死生亦大矣”:从《归去来兮》看陈永和小说人文内核和写作自觉
平常人在日常生活中大都不会去主动思考死亡,它像空气一样须臾相随,却又仿若并不存在。只有少数格外敏感的思想者,在坚持向我们提示它的存在——因为它就在某段距离外等着每个生命个体。加缪说过“唯一...[详细]
-
孙连洲:但愿所有漂泊人生都有一个好归宿
这是一部很能让人共情的小说,对于为数众多的漂泊者来说,身处异乡打拼,或多或少都能在小说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关注漂泊群体的人生际遇和喜怒哀乐,揭示都市生存的丛林法则,使《小跳蚤》极具现实意...[详细]
-
我们都是土地的孩子 ——《黑与白》序
“我们都是土地的孩子”——这是黑小白一首诗的题目,我很喜欢。在为诗集《黑与白》作序时,我便以此为题。“我们都是土地的孩子”,黑小白说的没错。我们一生的悲喜和沉浮,都在土地上,无论是否从事农耕或...[详细]
-
科技理性时代的文学“出圈” ——以侦探推理小说为例
科学文化本身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但当较为专门化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家从教科书里“出圈”从而进入大众文化领域的时候,还是带来了一些反差的谐趣。列文虎克是17世纪荷兰的一位商人,他对放大镜下所展示...[详细]
-
自然的诗学——读陈世旭《表叔》
在陈世旭的小说《表叔》里,表叔家所在的上水巷里,犹如世俗世界的一块“飞地”,这是战争的硝烟未曾侵袭的地方,亦如世外桃源一般为“我”一家提供了庇护。是的,在那万分危急的时刻,表叔收留了叫花子一般无...[详细]
-
《吃黄昏》:现代闺怨的异域想象与书写
作为中国文学界一家重要的文学期刊,自1957年创刊以来,《收获》始终坚持“好作品”为先的办刊方针。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影响力的作者,无论你是文坛名宿,还是才露尖尖角的新荷,只要写的好,都会受到一...[详细]
-
《苏东坡时代》:北宋思想文化史的全息画卷
如果说《海南岛传》是孔见写下的第一部大书,那么《苏东坡时代》则又一次完成了超越。孔见不仅啃下了这块硬骨头,而且完成度很高。这部40多万字的专著在同类著述中木秀于林,是一部真正对得起“大宋风华...[详细]
-
重新做新时代的批评家
文学批评当然要深入文学现场,但今天的文学现场无限复杂,甚至连“文学”“写作”本身都开始变得模糊,纸媒文学、网络文学、超文本文学,全民写作、职业写作、网络写作、软文写作、游戏写作、编剧短视频脚...[详细]
-
讲故事的时代,写时代的故事
去年底,我刚刚开始编选《入瓷》和《昙花现》两个选本的工作。一位写小说的朋友问我:看现在作家的小说,会有新的不一样的感受吗?这真是个值得思考的好问题。这些最新出炉的小说,它们的特点在哪里?这些作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