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食单》:王干的故乡滋味
王干先生又出书了,《人间食单》付梓之前,大多成篇发表于各种报刊如泰州《坡子街》,广为传播,脍炙人口。现在汇集成册,蔚为大观。
读王干的文章,极其愉悦,首先是“味”觉上的享受,也就是说,这书可以当菜谱。
新书分三辑:美食的“首都”在故乡;寻找他乡的美人痣;人生百态看吃相。王干的初中学生颜德义说了,还是故乡系列最好。青岛的姚法臣也在《相见恨晚,就差一杯酒了》里,对作者的故乡情结,予以深刻剖析与高度赞叹。在书中,王干说“凤阳花鼓,是乞讨用的,里下河道情,也是乞讨用的。”里下河属于黄泛区的南端,过去有逃荒与乞讨的传统。《板桥道情》与淮剧都有这种气质,也因此诞生了许多相关食品,比如酸酸甜甜的“米饭饼”。这些记忆,枝叶关情,忧伤而温馨。
读此书,如读刘鹗的《老残游记》,如读郑逸梅的文坛掌故,如与作者促膝谈心,携手出游,既开眼,更开心。他少年成名,交游广阔。他与朋友一起浪游,“寻找他乡的美人痣”,一起讨论社会、文学与生活,一起点菜、买菜、做菜、品菜、写菜,彷佛一条美食的河流,河流中,每个人都是一朵美丽的浪花。汪曾祺之子汪朗将《人间食单》称之为王干的“锁麟囊”,这话意味深长,不但是说他的宝贝很多,而且愿意金针度人。
读此书,还能健“脑”益智。“人生百态看吃相”一辑不过几万字,却浓缩了他的人生智慧。比如他的“吃什么”“和谁吃”“在哪儿吃”,堪称“王三篇”,涵盖了食物、朋友、环境美食三要素。他说“点菜是美学问题”“喝酒是军事问题”,这都是至理名言。点菜能看出一个人的阅历与气质,更能看出他的组织能力。俗话说,众口难调,潜台词还是可以调的,做不到大家都满意,但至少可以不让人不满意。至于喝酒,更是平衡“礼”与“情”的最佳工具。王干先生的文章,我最熟悉不过。他的“饮啄自在,放旷逍遥”的人生态度,也是我所深羡。再读此书,更是感叹莫名。许多题材,我早就想写而来不及写或者没有底气去写,现在看来,基本可以束手旁观了。
“回得去的故乡”何以可能?——新时代乡土文学初探
关键词:乡土文学 进入新时代以来,文坛上以农村改革为题材的乡土文学作品日益增多,书写农民脱贫致富、农村旧貌换新颜,讲述富有时代特色的乡村故事,...[详细]
《人间食单》:美食家王干
关键词:《人间食单》 汪曾祺先生,圈内敬称“汪老”,他的公子汪朗先生,便屈居“小汪老”。“小汪老”的发明人,是王干(我们尊称为“干老”)。干老出书...[详细]
“回得去的故乡”何以可能?——新时代乡土文学初探
关键词:乡土文学 进入新时代以来,文坛上以农村改革为题材的乡土文学作品日益增多,书写农民脱贫致富、农村旧貌换新颜,讲述富有时代特色的乡村故事,...[详细]
好吃的王干,美妙的《人间食单》
关键词:《人间食单》 王干 王干还是好吃。他写吃的《人间食单》大约是他所有文字中最好的。这是一本灵性之书,大约是王干一见到吃就眼睛放光,人...[详细]
张有世《本色》
《本色》是一篇扎根在土地上的小说,口语化的语言表述、清晰明朗的事件线索、层次分明的人物性格,使得读者对作品的阅读几乎不会有任何障碍。小说的文字不刻意,情感不...[详细]
离乡返乡的博弈与乡土文学的赓续突围
关键词:杜阳林 《惊蛰》 四川是农业大省,农村人口众多,自然也是乡土文学的重镇。白话文学自诞生以来,就建立起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学传统。杜阳...[详细]
网络乡土小说新格局
在世界、作家、作品、读者之外,文学媒介作为文学创作的第五种要素,对文学尤其是传统文学的创作形式产生一定的冲击。网络媒介的发展赋予文学表达新的形式,传统文学在...[详细]
《像土地一样寂静》:从故乡到精神故乡
读周瑄璞的这本书,总让我不断地联想起鲁迅的《故乡》,鲁迅感叹“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这高墙也就是闰土嘴里喃喃说出的“规矩”两字。周瑄璞回到故乡...[详细]
乡土文学的中国经验
中国经验是这些年来被人们频繁使用的一个词语。这个看似很普通的词语是在中国崛起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被激活的,它无疑包含着浓郁的民族情绪,被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精...[详细]
鞍山乡土文学创作的新收获
在鞍山乡土文学的画廊里,60多年来能被读者记住的作家和作品屈指可数。很多作家创作的农村题材作品,尽管充满了乡村生活气息,但是那种风景画、风俗画、风情画似的美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