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庵《令颜》:烛照女性的“第二间屋子”
止庵最新长篇小说《令颜》讲述了一个底层女性程洁的感情故事。程洁在年轻时偶然邂逅剧作家陈地,后与其长期互通书信。五十多岁的她在陈地故去多年后从广东来到北京,在陈地遗作《令颜》剧组工作,只为寻...[详细]
-
《你朝时光而去》:短篇小说的灵气与秀气
鬼鱼的短篇小说集《你朝时光而去》日前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严肃与灵动、深沉与活泼之间,在沉重与轻盈之中,以独特的视角切入现代生活的日常与褶皱,深描当代青年精神症候。该作共收录了鬼鱼近年创作...[详细]
-
《漂去漫山岛》:拟像时代的悬浮感
范小青是一个有着强烈时代使命感的写作者,她的小说或许很难归入某一个流派,却总是精准地踩在了时代变迁的脉搏上:从知青生活到吴地市井风情,从体制改革到城乡矛盾,她始终对现实问题寸步不离,忠实地记录着...[详细]
-
回归传统的先锋路径——《刘醒龙自选集》读札
当代文坛中,刘醒龙的关键词总是与小说密切相关。在鲁迅文学奖、茅盾文学奖等斐然的小说成就面前,刘醒龙倾注心血创作的散文常常被视为作家论或者小说论的“副文本”,颇有些“既生瑜何生亮”的幽默意味...[详细]
-
苑博:兔草、张闵一、枨不戒小说简评
很多时候,由于种种偶然因素,或者因为某些难以明言的目的,又或者仅仅是出于论述上的方便,我们会把一些内在关联并不紧密的文本放在一起讨论,并为它们赋予某种整体性的命名。既有的文学史书写似乎印证了这...[详细]
-
会有一片叶子记住我们的故事
《樱桃树下的思念》是单小花第二部散文集,书名出自单小花获“宁夏第十届文学艺术奖”三等奖的同名散文。这篇散文是她的代表作,放在这本文集的第一辑第一篇恰如其分。作者笔触轻柔,叙述不疾不徐,一棵樱...[详细]
-
何向阳诗集《如初》:“灵魂自传”和“新建设”
艾略特曾说,诗是诗人的“灵魂自传”,他不赞同诗人写自传,因为诗人的作品已包含“自传性”。何向阳的诗集《如初》正是此在意义上的一份“灵魂自传”,时间跨度40年,是一部有历史感的诗集,一部个人的心灵史...[详细]
-
宁肯《城与年》:隐喻苦难又超越苦难
宁肯的小说集《城与年》形式上是10篇短篇小说,但串起来类似于奈保尔的《米格尔大街》,属于风格统一的涉及记忆的长篇小说。通过一个侏儒儿童的视角,透视了70年代初期北京百户大杂院里一帮孩子的生活。...[详细]
-
《大成昆》:致敬开路先锋 弘扬成昆精神
作者遇上成昆铁路这个题材,如同裁缝入手了一块好衣料。可惜我不是一个好裁缝,端的是委屈了它。好在,由于它自带的光芒足够耀眼,耀眼到遮蔽了我的天资平庸、手艺蹩脚,“成衣上身”后,反响竟超出预期。《大...[详细]
-
《乌鸦走在大街上》:自觉的观念 自如的方法
对一篇小说好感的建立,往往是从看到其题目就开始了。比如,于永铎的短篇小说《乌鸦走在大街上》(《北京文学》2023年第11期),题目便先声夺人地引人遐想。我与它的初次相遇,是前年夏天它刚定稿时,走在大街上...[详细]
-
当写序关乎死者——读《给死者文集写序》
有机会读到20多年前的学生,如今已是知名作家的王刊发表在今年《四川文学》第7期的短篇小说《给死者文集写序》,可谓欣喜非常。作为一个读者,也作为一个因文学评论而更加认真的读者,无论小说作者是谁,能...[详细]
-
东北文艺复兴”场域下的“非虚构东北文艺”及其新的可能
进入新世纪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东北文艺复兴”作为一个横空出世的口号得到娱乐界、文化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更有学者将“东北文艺复兴”视为一个特殊事件或社会现象,借对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人...[详细]
-
《诗经里的中国史》:隽永诗章呈现宏大中国气象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集结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总计311篇;至西汉时,《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其深蕴的文化价值日益得到彰显。随着岁月的推移,时下,又该如何认识《...[详细]
-
《纸上还乡》读札:“诗性叙述”与汗漫的突围
李敬泽在《“散文”的侏罗纪末期》中提到,如果对此时的散文作一个调查,结果恐怕“最多的是回忆,回忆中最多的是回忆童年,而童年八成是在乡村。”同质化的故乡书写,在长久以来的散文实践中几成一种固定的...[详细]
-
构建“反景观化”的“想象共同体”——关于东北的非虚构写作
在东北全面振兴和“东北文艺复兴”的时代文化语境下,众多优秀的作家倾注了自我情感集中书写东北。以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代表的“铁西三剑客”的小说创作以各自的方式参与了“东北文艺复兴”的进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