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一碗豆花,等诗人回家
十年前的初冬时节,川南2014年中青年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在宜宾开班授课,伍松乔、李自国等零距离进行了各有千秋的精彩讲课。来自宜宾、泸州、自贡的60多位中青年作家接受了为期五天的文学创作培训,他们...[详细]
-
学者笔下故事的人性探照
读学者於可训的短篇小说集《祝先生的爱情》,发现爱情作为短篇小说的母题,也同样能让短篇小说充满生机与张力。同名短篇小说开篇以“我年轻的时候,自以为自己的爱情很浪漫。……直到有一年,遇到一位老先...[详细]
-
大周是一棵树
大周村是中国社会最小的行政单位,是中原大地上一个不算偏僻的小角落,大周人像蒲公英一样撒向全国,又如风筝般被家乡的土地和亲人牵引着,或回馈家乡,或在受伤失意时回来疗伤。这是一个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村...[详细]
-
中西通观 见高识远
《钱锺书集·管锥编》钱锺书先生的《管锥编》一书在骈文批评方面的成就是多角度的,诸如对骈文产生、发展、演变历史过程的梳理,对骈文产生原因的探讨,以及对骈文与散文关系的分析,都有超乎寻常之处。然...[详细]
-
《游侠杜甫》:多重目光交织下的个人史诗
犹记得幼年读杜甫诗歌时产生的身临其境之感,如读《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思绪早已飘到泰山顶上,读《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仿佛放下书本,便可看到窗外的雪山。杜诗所营...[详细]
-
唐诗人:“都市酷儿”“躺平”与城市文学
引 言孟繁华先生多年前曾诊断说中国的“城市文学没有青春”:“90年代以后,当代文学的青春形象逐渐隐退以致面目模糊。青春形象的隐退,是当下文学被关注程度不断跌落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当下文学逐渐丧...[详细]
-
“极境的回声”——评刘康诗歌《巡夜人手记》
在想象与经验的极境,身为冒险家的刘康也是一位领航员和通灵者,他正带领读者进行诗学意义上的地理大发现。读者因初次遭遇新大陆感到惊异、困惑与惶恐,并在深思后决定重建阅读的信心。这如同热恋后的青...[详细]
-
张双:灵魂拾荒者
与鬼金初识,是在多年前一个深秋的笔会上,风清云湛的浪口小镇作家云集。远道而来的鬼金有着大多数中年大叔的平头发型和敦实身材,淳朴浓郁的东北口音和手中随处拍摄的专业相机,奠定了我对他的印象基底—...[详细]
-
《国王先讲》:春的哀愁,春的希冀
晚春,一个充满矛盾的时节。它承载着凋零的哀愁,同时也充盈着对夏的希冀。郑小驴将自己对现代人困境的观照寄寓在这种矛盾上——爱之愈深,恨之愈切;爱而不得,故生“虐恋”。心灵在自虐中不断走向疯狂,但虐...[详细]
-
陈冲:没有沧桑很难被美丽所感动
作为陈冲的影迷,我对她的影视作品,不论是她参演的,还是导演的,可以做到如数家珍。而读完《猫鱼》这本书后,我要再加上一条:我是她的书迷。很多明星都出过书,但论写作质量,能超过这本书的屈指可数。陈冲的哥...[详细]
-
真正唤醒文学批评的活力和生命力
文学研究期刊是推动文学批评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之一。《当代作家评论》自1984年创刊以来,始终与当代文学批评休戚与共,推动或参与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文学思潮、文学现象、文学事件的发生和发...[详细]
-
“消逝的风景”依然可以活在我们心中
最近,学者丁帆出版了新书《消逝的风景》,书写了南京那些消逝的风景。不同于一般描写南京风景的著作,这本随笔集有着鲜明特色和重要价值。首先,本书注重对南京风景的描写。其所谓的“风景”是广义的风景...[详细]
-
创意写作:源自心灵原乡新的审美需求与表达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中国的写作学学科式微。原本属于中文专业至关重要的学科门类,似乎一夜之间就从学科架构中消失了。大学的写作教研室大多被撤销,教写作的教师纷纷转岗。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的考评...[详细]
-
中国反特小说的“人民政治”与“侦探类型”
一中国侦探小说史的“断裂说”与“消亡说”在中国通俗文学史或侦探小说史叙述中,常常将20世纪50—70年代指认为中国侦探小说的“断裂”与“消亡”阶段。确实,在20世纪50年代,从一系列侦探小说杂志的陆...[详细]
-
《登春台》:没有命运的人
《登春台》的开篇令人无法不想到罗伯特·穆齐尔的《没有个性的人》,前者以物理学的解释方式尽可能简洁地讲述着宇宙里的时间秩序之不可测——“轻微眩晕或迷醉”,后者的开篇则以艰涩的气象术语来对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