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苹果红了》:书写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人间世相
反映时代变迁,描绘普通人的精神新变,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旨归。观照现实、坚持真实,是紧扣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声音的内在追求。津子围的《苹果红了》是一部反映时代变迁的现实题材作品。小说聚焦...[详细]
-
《江如练》:细说百里漓江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南北朝·谢朓)“两桨往来风与便,湖平月上江如练。”(宋·贺铸)“翠屏玉立江如练,锦缆风牵月正弦。”(明·林大春)“江如练”是古代诗人描写江景之美的名句。任林举的长篇报告文...[详细]
-
《驮着魂灵的马》:严酷的生存环境与人性的光辉相映衬
2021年5月,《小说月报》选载了娜仁高娃的短篇小说《驮着魂灵的马》。这篇首发于《草原》2021年第3期的作品,也是《小说月报》与娜仁老师文学旅程的起点。彼时的我还在社里的文化读物编辑室工作,在部门...[详细]
-
少女幽深的精神迷宫——评殳俏《女字旁》
在大多数关于女性议题的叙述里,父权永远是天然的对立面,而那些关于命运对抗的章节,首先让我想起张爱玲在《雷峰塔》中写到的幽禁琵琶的阁楼。这样简单的串联对比,对于殳俏新作《女字旁》或许并不妥当,但...[详细]
-
颜歌:到世界去与回故乡来
一颜歌是“80后”作家里一个独特的存在。她生于1984年,1994年开始创作,2001年被评为“中国少年作家小说十佳”,2002年获得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并出版小说集《马尔马拉的璎朵》。最初她靠描绘青春成长...[详细]
-
说话的重要性:刘震云《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的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是当代文学中比较接近旧白话世情小说的一部作品。不仅在最近二十年范围内或者是1980年代以来,甚至从“五四”以后的现代文学看,《一句顶一万句》的写法也是相当独特...[详细]
-
保持对绝对真相的警惕
在当代文坛,许春樵不算那种大红大紫的作家,但他有自己坚守的东西。面对创作潮流的忽东忽西,作家稳扎稳打,持续为文坛贡献着一个个好故事。年轻时,他曾迷恋过乔伊斯、福克纳、马尔克斯、普鲁斯特、罗布-...[详细]
-
六种元素:陆源的文学张力
记得有位作家说过大致如下的话:在自传中,除了自己,剩下都是真实的。陆源这部自传题材的中篇小说,它要呈现的现实层面很容易被读者把握:母爱,童年,亲情。以及行文中无处不在的语言快感,给阅读也带来了极大的...[详细]
-
繁复之眼透视下的女性心灵史
当我们还沉浸在“花诗”带来的芬芳与幽微、“空白之地”带来的荒野与旷远时,张映姝正跳出自我,不断强化诗写能力,打破原有写作轨道,用她广博的视野贯通敏锐的观察去挑战更为广阔的语境,又最新出版...[详细]
-
《魔镜制造者》:心在低处,向上的歌吟更美
当代社会因科技发达、物质丰富,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趋于“丛林化”。文学艺术在揭示人性特点方面,将认知触角向社会大众层面延伸,诗人、作家的创作更加注重生活题材哲学意义的开掘。有人站在高处向下俯察...[详细]
-
当代台湾散文创作与研究的路径
1979年元旦,叶剑英主持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在社会各界引起热烈反响,《上海文学》《当代》纷纷发表旅居海外的台湾作家作品,开启祖国大陆对台湾文学的引介之先河。1979年12月,人民...[详细]
-
文学的内向生长与外向延伸
在草木葱茏、生机勃勃的春天,《雨花》《中国作家》《长城》《山东文学》《四川文学》所刊发的新作中,有些从个人的层面出发,聚焦底层个体的现实生活,在不动声色的细致描摹中讲述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中国故...[详细]
-
《最慢的是活着》:女性经验的接续与复现
乔叶小说中始终涓涓流淌着一条长河,于其间涉水渡河的人,大多是女性。她们在河的两岸彼此对峙、彼此凝望,又逐渐靠拢依偎在一起,无论年龄,不论生死。乔叶以女性视角关照自我、认知世界,楔入世俗生命的内核...[详细]
-
季宇《王朝的余晖》:真实性与文学性的深度交融
从《共和,1911》《段祺瑞传》,到《燃烧的铁血旗》《淮军四十年》,作家季宇一路走来,聚焦晚清的动荡历史、辛亥革命的风云跌宕、民国的浮沉沧桑,以一系列厚重作品呈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真实、复杂面貌。新...[详细]
-
自我之内的“我”
黑孩黑孩对主体存在的认识使她的小说拥有了一种潜在的思辨力量。黑孩独特的叙事话语方式,在她近期的这几部小说中,有明显的突破,这才是一个作家的风格真正成熟的标志。在古希腊神话中,美的定义是与那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