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鑫散文《四方客》:个体记忆、乡村文化与故乡情结
读卢鑫的散文《四方客》,好像跟着他的叙述,重返童年的故乡。每个在乡村长大的孩子,都有一个乡村记忆里的故乡,这是我们的幸运。无论面对现实还是文学,在个体记忆、乡村文化和故乡情结之间,都有宽广的探索...[详细]
-
《猛虎下山》:一部时代寓言之书
3月31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文学院本科生、硕士生,围绕作家李修文的长篇小说《猛虎下山》,以“共读”方式探讨文学如何表现时代、书写个人心灵、创造性转化传统叙事资源等话题。活动由中文学院青年教...[详细]
-
《奔跑吧,马瑶》:塑造出独特的“这一个”
小说的一大功能是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喻军华的长篇小说《奔跑吧,马瑶》的主人公是一个女孩。故事的主要情节也是关于这个叫作马瑶的女孩的身心成长历程,塑造了一个形象饱满而独特的人物。 小说的...[详细]
-
王久辛诗集《蹈海索马里》:诗到至美是天然
诗是一己情感的表达,“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便成为诗人们穿越古今的不朽吟唱。诗是时间的动情流淌,“歌诗合为事而作”,叠加了诗情的叙事使原本质朴的时空焕发出丹彩的光泽。做诗人不易,须有诗心诗眼,方...[详细]
-
《芬芳》:绽放在中原大地上的女性之花
读周瑄璞的长篇小说《芬芳》,仿佛打开记忆闸门,时代的沧桑巨变和人物的悲欢离合,随着作者质朴真诚的笔墨次第展开。作品中杨家兄妹的奋斗故事,像历史的一面镜子,映射着一代代女性奋斗史。质朴的乡音、温...[详细]
-
西岭的巴别塔:无限诗意与忧伤
黎阳笔下的西岭,诗意充沛,如梦如幻,附着了人间草木的恣肆与张扬,饱满润泽中带着悠然,随着诗人不断行进的脚步流荡在光影里。如果说,二十几年前,黎阳从北国一座小城勇敢地出走,是基于文学认知的先验禀赋,诗...[详细]
-
文学批评如何更好地对话时代——兼评《摸象集》
青年评论家王晴飞的文集《摸象集》,从书名即可看出作者对文学、文学批评与时代关系的理解。所谓“摸象”,自序中表明包含了两重意思。一是作者自谦,表示没有能力把握当下世界的整体性,只能从中采撷“一...[详细]
-
长篇小说《草木志》:草木情、风景诗与人物志
老藤的长篇小说《草木志》(百花文艺出版社、作家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入选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发布的“中国好书”2024年1—2月推荐书目),聚焦新时代乡村振兴美妙图景,书写东北边陲驿站古村的嬗变与新生,突...[详细]
-
董晓可:浦歌的叙事魔盒
魔盒,意味着灾变,因为它的存在,贪婪与虚伪、嫉妒与诽谤、瘟疫与战争、忧伤与痛苦皆被释放,安宁的世界被彻底打破。但魔盒也征兆着希望,因为世界的安宁很多时候只是一种臆想,而当潘多拉最终因这些异质惊惧...[详细]
-
《新妇女生活》:创造当代妇女的精神乐园
当代乡村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生活方式的悄悄改变。田园牧歌式的社会图景正逐渐被一种现代化生活所代替。王方晨的短篇《新妇女生活》,独出机杼地选取了一个非常具有地方风土特色又极具生活...[详细]
-
《为张晚风点灯》:点起命运之灯
多少人痴迷于未来的不可知性,又有多少人深受其害渴望触碰命运的禁忌?未知的东西总是充满可能性,人惧怕未知,却也憧憬它。古往今来,总有许多人试图掌控命运,虽然渺小,却仍在与命运的博弈中获得了自我的价值...[详细]
-
莫华杰《雨季》:现实的撕裂
莫华杰中篇《雨季》,刊于《四川文学》2024年第4期,栏目头条。小说颇为耐读也引人深思:警察侦破凶杀案,“包工头”张耀东因讨要工程款惹了当地权势代表秦氏被冤坐牢好不容易挨到出狱,却不想偶闻女朋...[详细]
-
动物意象小说,走出动物小说写作的一条新路
俞胜在一家重要的文学刊物做编辑。但他不单是给作家们编发小说,他自己也在写小说。编发小说,俞胜有自己的文学审美标准,他的标准还不低,写得不好的小说难以通过他的这一关。自然他写小说也要照着自己的...[详细]
-
文学经典的全球化传播与本土化阐释
世界文学经典的精神魅力是非同凡响的,既能启迪思想又能温润心灵,既能深刻反映大时代的变革又能精微刻画人性的复杂,既是文化外交的“民族名片”又是文化创新的源头活水。在近期出版的专著《重识经典:世...[详细]
-
故土,追忆与溯源的诗意表达
我不是搞生物的,更谈不上对生物学家们所研究的物种及其生活规律有更多的了解。比如年羊马驴,比如自国在他的诗集中形象展示的鱼。不读其诗集《富顺,和它醒着的鱼》,你真不知这诗意化的鱼所反映的本真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