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乡流动视野中的路遥小说
从“城乡流动”的视角研究路遥小说,必然要涉及到社会学领域的相关概念,比如社会结构、社会流动。从本文写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对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的含义进行简要的说明。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体社会阶层之...[详细]
-
其实我们心里都有一个邰晓阳
公安作家吕铮已出版长篇小说20部,包括两度被影视改编的《三叉戟》,以及荣获2023年度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的《打击队》。凭借亲身阅历和叙述技巧,作者细致逼真地呈现了常态社会下人民警察的神采,成功塑...[详细]
-
灰色之重——评秦汝璧小说《五十九度灰》
作为黑白摄影术语的“灰度”在小说中如何被诠释,初读秦汝璧的中篇小说《五十九度灰》(发表于《钟山》2024年第2期)时,这是萦绕在我头脑中的问题。所有的阅读都是读者在文字世界里经历的一种历险,当我结...[详细]
-
逃离,且走向新生——罗伟章《红砖楼》的符号学意义
罗伟章在出版了广受好评的长篇小说《尘世三部曲》(《声音史》《寂静史》《隐秘史》)和《谁在敲门》之后,最新长篇《红砖楼》,又在《收获》2024年第4期隆重推出。从罗伟章的早期作品《不必惊讶》《饥饿...[详细]
-
依依墟里烟,浓浓东北情——《草木志》
近年来,作家们推出了一大批以艺术真实作为创作出发点、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东北作家老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长篇小说《草木志》,是老藤继近年来创作...[详细]
-
《汪曾祺1000事》:著书老去为抒情
《汪曾祺1000事》,是一本非常另类的作家传记。这部作品有些像年谱长编,但又比年谱丰富,有色彩和声音。这部书的写作,与中国当下的阅读氛围格外地协调,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汪曾祺的一千件小事读起来,多么像...[详细]
-
“市井诗学”与“时代传奇”——论《繁花》文学叙事与影视表达的不同魅力
金宇澄所著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繁花》,经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历经十年苦心孤诣改编为同名电视剧,伴随着新年璀璨焰火热闹播出。其大刀阔斧、面目全非般的改编迎来褒贬不一的反响,而金宇澄“我只能表示...[详细]
-
郭冰茹:方言写作中的现代性问题
一提起“方言写作”,很多人都会想到韩邦庆的《海上花列传》。胡适在1926年亚东图书馆印行的单行本序言里说:“通俗的白话固然远胜于古文,但终不如方言的能表现说话人的神情口气”,是“吴语小说的第一部...[详细]
-
“寻父”与挣脱人生牢笼的想象
刘皓是一位00后写作者,非常年轻,但他的两部短篇小说《鸵鸟》和《库球》却令人惊艳,在人物心理刻画的深度、叙事的复杂性等方面,显示出其小说技艺的娴熟,才华斐然。这两部小说都隐藏着一段“寻父”的心灵之...[详细]
-
自我解释学与滑落的叙事——评《不舍昼夜》
在我看来,所有类型的文学作品,一方面可作为某种“自我坦白”的形式,并在这一过程中牵引出主体与他者、世界之间的关联;另一方面,虚构人物如何体验世界,以及如何辨认自身的存在,也可折射出某种自我解释学的...[详细]
-
《家住运河边》:一条文化的“平陆运河”
广西女作家谢凤芹的《家住运河边》不仅是一部布局严谨、行文收放自如、描写生动逼真的散文集,更可以视为一条文化具象的“平陆运河”。《家住运河边》共收录33篇散文,分为三辑。第一辑“浪花”,包括14...[详细]
-
《安生》:展现社区生活众生相
仿佛在不经意间,四川作家凸凹耕耘多年、直面城市社区生活的长篇小说《安生》(四川文艺出版社),就这样放在我的面前。酝酿、创作长达5年的《安生》,聚焦中国西南地区一座颇具规模的城市社区,用小说笔法将...[详细]
-
《时间的花朵》:学人之诗 卓然自树
《时间的花朵》,收入了陈龙近两年来的诗作。这些作品显现出他在诗歌创新上的尝试。在本书的《后记》中,诗人结合自我的创作体会,论述了有关诗歌研究的一些带有核心意义的理论问题。本文拟以《后记》为...[详细]
-
汪泉《湘子桥畔》:潮涌帆升家国梦
《湘子桥畔》是汪泉创作的长篇历史文化散文,既书写集历代众多建桥者而神化得名的湘子桥(广济桥),探寻潮汕文化根脉,又以此桥联结800多年间千千万万潮汕人的赤子之心,直抵海内外潮汕儿女的灵魂,演绎潮汕人...[详细]
-
以新闻手法、文学笔法书写乡村振兴
劳罕、邢宇皓、卢泽华、常河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山这边,山那边》,以敏锐的政治站位、宏阔的历史视野、强烈的时代意识、扎实的调查研究、精湛的文学笔力,深情书写苏皖交界一山两村近30年的山乡巨变,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