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铁人精神书写新时代“铁人”
崔英春多年来扎根油田,坚持书写大庆石油人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报告文学集《在铁人身边的我们》(石油工业出版社)是她今年推出的新作,也是她书写大庆石油人的一个阶段性总结。书的封面上,“铁人”王进...[详细]
-
《石头城》:抗战中的个体命运书写
抗战题材小说兴起的上世纪30年代,作家们的爱国意识和左翼文艺运动助力文艺转变为“武器”。然而,审视那个年代的抗战题材小说创作可以发现一定的局限性:其一,作家将体察目光聚焦于军事斗争,展现抗战活动...[详细]
-
印象记:说说倪学礼
1倪学礼很有才华,而且富有激情。有文为证:我总是梦见一条蛇,一条褐绿色的蛇。它游荡在我的脑中,充当回忆的阴影。我于是有了过去,连墙上的影子,也能看见它的色彩。镜子发明以前,人类存在吗?这是倪学礼短篇...[详细]
-
《绝弈》:向上的阶梯
当代人热衷谈论时代困境,但他们遇到的很多困境,其实有点像一百多年前英国作家埃德温·A·艾勃特描述过的那个平面国里的困境。某种意义上,当代人正在被重新压扁为二维平面人,或者用马尔库塞的话说,单向...[详细]
-
“九十年代诗学”的终结:个人化、历史意识以及“伦理的诗学”
一记得上次一行提出了当代诗坛的“绝境”一说,发射了一些比较猛烈的炮火,当时我因为别的原因没有到场,如果到场,我也会给“九十年代诗学”补上一刀。对于今天来说,一个核心的问题是,怎么走出“漫长的九十...[详细]
-
《微不足道的一切》:人性的逼仄与敞开
或许与信河街早已成为作家哲贵的文学地标有关,他这部副标题被专门标明为“献给我的父亲”的中篇小说《微不足道的一切》(载《收获》2024年第3期),所讲述的,依然是发生在信河街的故事,其全部故事也都聚焦...[详细]
-
《幸福的种子》:找寻独属于个人记忆的故乡和归属感
找寻独属于个人记忆的故乡和归属感,是人们内心最温暖的存在。青年作家孙全鹏继短篇小说集《幸福的日子》之后,出版了长篇小说《幸福的种子》。《幸福的种子》继续关注作者所打造的文学地标“将军寺村...[详细]
-
格非《登春台》:重拾生命的本真
读《登春台》,很自然地让人想到一件回环相嵌的套盒或是一座小径分岔的花园。在联系性与偶然性之间,现实的经验、情感的流动、哲学的思辨纷至沓来,汇聚成格非笔下广博芜杂的小说世界。读者在此间流连忘...[详细]
-
《南游记》读后:山水间的诗意栖居
《南游记》是胡竹峰新近创作的一部游记体散文集,分上中下三卷,由57篇文章组成,记述了作家游历海南各地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有学者曾说,“游记,它具体而微地书写出作家主观的精神色彩,以及他们接触客观...[详细]
-
创新报国的史诗书写
稀土不是土,而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浙江作家杨自强的《淬炼:中国稀土科学家创新报国纪实》(以下简称《淬炼》)一书,以中国稀土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为背景,叙写了中国稀土产业从无到有、从...[详细]
-
《东北故事集》:它们在掌心缓缓升温,直到传出悠远的歌声
迟子建的《东北故事集》让我想起儿时读过的一篇童话。牧羊人把桥下捡到的一根漂亮骨头做成乐器的吹口,不想它径自唱起歌来,歌中讲述的是贪婪又凶残的哥哥窃取了弟弟的功劳并把他推下了桥。如果没...[详细]
-
创伤世界的救赎幻象——于潇湉创作论
摘要:于潇湉的创作经历了两次转型,她在“残缺处境”中启动主体对人生价值的“追寻”,并通过“疼痛美学”使之与“自身”真正遭遇,回答关于生命意义的拷问,完成了一场对人生的存在主义式精神分析。而这些...[详细]
-
一生都走在回家的路上
“乡愁”在词典中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但它代表着一种深沉而珍贵的情感,无所不在,不仅含有对故乡、故土的怀念和依恋,更糅合了对土地、乡村的感悟和尊重。在乡土作家黄孝纪的心中,梦想曾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详细]
-
房伟《石头城》:跨越三重维度的历史视野
《石头城》是作家房伟的又一长篇力作。这部战争历史小说以家族为主要叙述对象,还原了抗战前后南京城内普通人的生命体验。作为宏观历史叙事的一种补足,小说具有广阔的历史视野。以往讲述南京抗战历史...[详细]
-
《金翅鱼之歌》的真与幻
长篇小说《金翅鱼之歌》以建筑设计师陈集科守护金塘河流域的金翅鱼洄游为主线,将山乡脱贫、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等题材融为一体,努力展现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发展可持续发展时代大背景下的平凡人生。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