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巴陇锋《五月黎明》:“没人能吹灭满天星光”
巴陇锋的长篇小说《五月黎明》是一部红色题材的长篇小说,作家以特定的历史为背景,在具体的写作中借鉴了通俗文学的表达程式,是一种类型化写作的有益尝试。巴陇锋还从事编剧工作,这使得他的小说明显有种...[详细]
-
《可可西里》:可可西里的精致文学地图
中国的青藏高原,是地球的第三极。其伟岸博大、丰富神秘在地球上无出其右。在这浩荡的高原上,在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之间,有一块23.5万平方公里的无人区,这就是1979年5月被中国测绘部队第一次用文字标...[详细]
-
娓娓道来的倾诉和宏大叙事魄力
卢文丽上世纪80年代曾为诗坛新秀,其诗作富有人文的气息,受到业界广泛好评,被誉为“西湖女诗人”。进入新时代,她开始在各种文体间游走,不但写小说,包括长篇、中篇、短篇小说,还创作散文、旧体诗、报告文学...[详细]
-
贺绍俊:面向未来的文学之心
郭宝昌是著名的导演,他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曾经火遍了全国,我也是在那时候记住了郭宝昌的名字。我虽然很少看电视剧,但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郭宝昌不知疲倦的身影,他拍了一部又一部电视剧,这些电视...[详细]
-
千禧年的怕与爱 ——由《千禧年》论黄平小说
学者写作小说并不奇怪,有意味的是黄平近两年的系列小说写作,选择以《千禧年》这一篇“爱情小说”压轴。当下的纯文学作品中,自称写“爱情”的近乎绝迹。在这个时代谈论爱情,似乎在谈论一个过于古老的话...[详细]
-
理想、远方、温度与执灯而——周庆荣“意义化写作”的审美指向
关注诗人周庆荣的散文诗创作是从《我们》组章开始的,那是一篇恢宏的史诗,勾勒了20世纪60年代出生的一代人的心路历程。而近10多年来,周庆荣的创作之路越走越宽,《有理想的人》(2011)、《有远方的人》(2014...[详细]
-
《惹尘埃》:干涸地与不系舟
《惹尘埃》 作者:刘国欣 出版社:陕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4年1月倘若生活是一场既定的庸俗诗篇,爱便是明艳张扬的韵脚,至于生命这首长诗是昂扬还是哀怨,是直白还是朦胧,它都离不开诗的韵律,逃不掉末尾的...[详细]
-
黄朴长篇小说《如我》:文学故乡的凝视与叩问
陕西作家黄朴的长篇小说《如我》,延续了其中短篇小说对“柳庄”的文学书写,通过对文学故乡的冷静凝视和反复叩问,以“柳庄”为端点延伸出广阔丰盈的文学场域,以城乡的巨大变迁切入时代精神的变幻激荡。...[详细]
-
在人世的深深一瞥——现代诗的结构或内在逻辑
现代诗大多短小,某种程度上,它是璞玉被切开时亮出闪光的横截面,是我们在人世的深深一瞥。这似乎在说瞬时的体验也可成诗,无须过多关注诗歌的结构问题。但事实上,一首好诗应该是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有着...[详细]
-
历史记忆、辛亥叙事与城市想象——论马伯庸小说《大医》的武汉书写
“鬼才作家”马伯庸的长篇小说《大医》是一部展现中国近代医疗故事的历史小说,曾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首批“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项目。《大医》为分上部“破晓篇”与下部“日出篇”,是马伯庸擅长的历史...[详细]
-
给你讲一个不一样的深圳故事——邓一光《第一爆》
2009年,邓一光来到深圳生活。至于为什么选择深圳,邓一光说理由很简单:照顾母亲。当时母亲因身体原因,需要在空气湿润但又阳光充沛的地方生活。深圳的空气好,日照充足,空气并不干燥,回南天时,连墙壁都能渗出...[详细]
-
《西南书:一个人的地理志》:以生命本身印证生活
认识乔丽是在云南省作协组织的一场活动上,其时我来早了,主办方很细心地为我安排了乔丽,由她陪我吃晚餐。任何人到你面前来,都不是无缘无故的,事实证明,乔丽值得信任和托付。对我这样的“社恐”来说,一到人...[详细]
-
《当燃》之“燃”:力量所在
1 青年作家周宏翔的长篇新作《当燃》,始于故事人物的人生低谷,作为一部女性都市成长创业之书、后疫情时代重建内心秩序之书和对家乡生活发展的热望之书,围绕共生家庭结构、川渝处事规则以及文旅发展...[详细]
-
《春林记》:人间烟火里有百种滋味
徐知安的小说《春林记》写的是这样一种况味,坐落在小城中心的春林巷表面了无波澜,内里却隐藏着惊心动魄的命运遭际——至亲骨肉的离散与追寻,替夫还债、养育幼子的辛酸坚强,平凡人家的互相扶持,凡此种...[详细]
-
用典、景观化和现代性的边界——论格非小说中音乐元素的叙事功能
格非对西方古典音乐的价值评判,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代小说家的集体价值取向,也显示出作家对艺术现代性边界问题的思考。事实上,学界对西方古典音乐的定义一直存在两种解释:狭义上的古典音乐是一段特殊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