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理论”共同体中的“小说家言”
我对小说理论的坚信和怀疑,是从自己写作小说开始的。在读了《巴黎评论·作家访谈》之后,我的这种感觉再次萌生。深感不安的是,我曾经长期做文学批评,写过若干作家作品论,现在突然发觉自己很难评论小说。...[详细]
-
藏地故事的在地性与汉语叙事新美学——论万玛才旦的汉语小说
万玛才旦被称赞为“创造了藏民族的电影和小说双子座的高峰”①,他的电影多改编自其小说,但聚焦点有所不同。在小说《塔洛》中,万玛才旦聚焦的是塔洛的辫子,照相馆的德吉因为担心分不出男女建议塔洛去理...[详细]
-
物的叙事学:以朱辉《万川归》为例
摘要小说叙事中,物其实自成体系。朱辉新长篇《万川归》以不同类型的物书写,叩问着时代、家园、命运、生存等大问题。其以汽车、手机等现代技术物省思着情感虚拟性,墙砖、印章等手工物与歌曲、书画观念...[详细]
-
诗歌从阅历中走来——读肖隆东诗集《青绿山河里》
心之所向,得之所愿。此间文字,乃为初心。 肖隆东又要出版诗集,一本名为《青绿山河里》的诗集初稿放于案头,他嘱我写序。作为老友,我打心眼里为他高兴。 肖隆东是体制内干部。年少的他,就深怀文学梦想,...[详细]
-
在人生困局中探寻精神归途
自大学时代发表作品迄今,南翔从事小说创作已逾四十年,先后著有小说、评论及非虚构作品十几种,并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林斤澜短篇小说奖等殊荣多项,可谓笔耕不辍,佳作纷呈。新著《洛杉矶的蓝花楹》收录...[详细]
-
创造当代乡村妇女的粉红乐园——读王方晨《新妇女生活》
当代乡村发生的巨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生活方式的悄悄改变。田园牧歌式的乡村图景正逐渐被一种现代化生活所替代。 王方晨的短篇《新妇女生活》(载《芙蓉》2024年第2期),独出机杼地选取了一个非常...[详细]
-
“经济人”发达史——王安忆《五湖四海》导读
一九八〇年初皖南小城,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张建设来到中国农业银行供销合作总社。他风闻政府推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准许人民小额贷款,在维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前提下,自立营生。张建设出身船户,父母双亡,岸...[详细]
-
丹麦奶糖和画像的迷局——刘建东的两个短篇小说
在“河北四侠”中,刘建东是一位创作量不算太大,但质量和水准都保持着较高和稳定状态的小说家。他始终在寻找自己能够更好地捕捉、切入生活和时代的视角和叙事方位,勘察历史、现实和人性深处的隐秘。...[详细]
-
身披苔藓的僧衣,独自吟咏——评祝立根诗歌
祝立根是位双面诗人:一面是梦想,其底色是相信,或如诗题之一所言,倔强;一面是命运,其本色是卑微,似草木,如轻雪。 这只是阅读者一种简单的剥离,实际上,在此之间的是吟咏者复杂的情愫,有如《鸟鸣与星光》示现...[详细]
-
永恒的伤逝与存在的困境——丁真小说论
丁真的小说带有先锋小说的余绪,作为“80后”的小说家和曾经的文艺女青年,在丁真的青春成长期,先锋文学和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热度尚未消歇,马尔克斯、博尔赫斯、马原、余华、格非、洪峰、苏童、残雪等...[详细]
-
真诚地涤荡精神——王彬彬“荒林拾叶”专栏观察
2022—2023年,王彬彬教授在《钟山》开设“荒林拾叶”专栏,书写个人经历感悟和对生命、人生的观察反思。任竹良在《动人心弦的散文 尽展“文学是人学”的魅力和价值》一文中(回顾此文可点击蓝字前往|任...[详细]
-
唯有深情润家山——评王跃文《家山》
摘要:《家山》这部小说凝聚了作家“全部的乡土记忆”。对这些记忆进行细致解读可以发现,《家山》既是王跃文对家庭、亲人以及故乡、乡村的回望、致敬之作,更是对人心、人性、人情问题的深刻思考之作。...[详细]
-
李浩:短篇小说絮语
1 我想,先不从短篇小说的“特殊论”开始,而是从它共有的文学文化属性开始。我的意思是,对于短篇小说的基础评价标准,应首先纳入到我们对于文学的整体评价范畴之中,我们对于文学文化的基础评价标准应对...[详细]
-
隐退的乡土与城市的“光晕”——评王玉珏《泱泱》
一、城乡夹缝中的旅者《泱泱》将故事发生地设定在山东乡村、县城与首都北京,城乡之间由高铁、高速公路连接,作者抒写了三个带有自然人性弱点的青年奋斗者离开共同的乡土窦家村、摒弃其自然指向的生活...[详细]
-
《诗酒忘年华》:现实主义美学原则的新探索
《诗酒忘年华》,陆军著,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学创作实践中有着较悠久的历史传统,也许是因为西北以高山草地大漠为主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作家务实有担当的性格,也许是因为西北丰厚历史文化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