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网文资讯

重拾故事的魅力

发布时间:2024-08-31 来源于: 作者: 点击数:

有一个时段,乃至时下的一些小说创作,追求碎片、断裂的叙述,疏离文学的故事性。但是,无论是面向过去,吸取优秀的传统文学养分,还是着眼未来,大胆地开拓创新,“故事”都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为我们提供了充分的“故事”基础。激活“故事”这一文学传统的活力,使之焕发新的生命力量,是小说创新的一条重要路径。

讲故事是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

讲故事是中国文学的优秀传统。初民时代,我们的祖先就以简洁的《弹歌》生动地记载了他们的生活情形,更凭借丰富的想象,创造了“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等精彩的神话故事,为我们构想出了天地初开、人类初始的奇异场景。“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等民间传说又以传神的故事情节、浓浓的生活情味家喻户晓、广为流传。后来,故事几经演化,一变而为传奇、话本、小说,成为我国深厚的文学传统中极为重要的部分。

在传统的典籍中,“故事”并非文类概念,而是多作“先例”“故业”“历史事件”解,偏于实用。与之相关的另一个概念——“小说”,最初也不是指一种文类,而是指“街谈巷议”,乃琐屑之言,然而有“可观之辞”。正是这个“实用”与“可观”成就了中国“故事”的两大支流:史传故事与传奇故事。史传故事一脉,从《弹歌》到《左传》到《史记》《吴越春秋》,再到后来的历史演义小说,数千年文脉不断。传奇一支,从“盘古开天地”到《搜神记》到《聊斋志异》,风流余韵,生生不息。当然,这种区分不是绝对的,很多时候,二者处于杂糅的状态。中国文学传统中的“故事”有两个非常典型的特征:一个是“奇”,一个是“趣”。所谓“奇”,指故事叙述的是神奇怪异之事,还有故事情节的错落有致、引人入胜。至于“趣”,则是指它贴近生活,精于描绘,讲究故事的“意味”。

今天,当我们使用“故事”这一概念时,它有了更复杂的指向:它指向所有的叙述性文体,并以故事性强为显著特征。一部“故事”发展史,也是中华文明的生成史、中华民族性格的见证史。那些鲜活的文学故事,不仅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历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也再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品格。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些人的生动形象,除了保存在皇皇史书中,还显现在浩繁的文学故事里。这些故事性的文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基因。国内外很多学者高度评价我国民间故事,认为它们富有深邃的哲理,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道德观念。本雅明说,他像崇敬历史学家一样崇敬会讲故事的人,因为“故事”赋予杂乱的生活现象以同一性的逻辑和一种“共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凝聚了中华民族,维系了中华文化的绵延。

优秀的故事具有多维的艺术魅力

优秀的故事能够给予读者强烈的审美愉悦。故事的要义在于“讲法”。如何“讲”,体现了故事讲述者的艺术水平,也决定了故事可能达到的艺术魅力。

优秀故事的魅力首先在于它的“奇”,或故事本身的神奇怪异,或情节的跌宕起伏、惊心动魄。这些都体现了作者的才情和智慧。情节设计精妙,读者打开故事之后往往欲罢不能。继续阅读下去,觉得步步惊心,对精神和心理形成巨大的冲击。此类作品,中外文学中如恒河沙数。 “奇”的另一番风景是貌似波澜不惊,实则惊涛骇浪,这在我国古今文学故事中也有着十分卓越的表现。孟姜女哭长城,一个“哭”字惊天动地,千古流传。赵五娘千里“寻”夫,“寻”出个南戏经典。好的故事总是出乎你的想象,激发你的情绪,令你回味无穷。

优秀的故事凭借深刻的洞察力给予读者心灵的洗礼。生活亦故事,故事却远比生活集中而深刻。优秀的故事绝非生活的实录,哪怕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场景。鲁迅《阿Q正传》第二章写未庄村民欺侮阿Q,后者以“你还不配”还击,读者能够鲜明地感受到阿Q自高自大、自轻自贱的精神特质。事实上,故事呈现给读者的还有未庄村民生活的无聊、精神的空虚及他们欺侮弱者的普遍心理。优秀的故事常读常新,总是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这样的故事体现了思想的广度和深度,即讲述者对生活有自己的洞察,是对生活的深刻洞察支撑了故事的灵魂。

有的故事,虽然不以思想深刻著称,但它反映了人民最真实、最普遍的愿望,从而赢得了一代代读者的喜爱。比如,《牛郎织女》《天仙配》中织女与牛郎、七仙女与董永的仙凡结合,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却也在奇思妙想中道出了美好爱情与道德、人性、社会规约之间的真谛。中国传统文学中的故事,大多有一个标志性的“大团圆”结尾。它有两重含义:一是给弱小者以关爱,二是给读者以希望。这种关爱与希望不是廉价的赠予,是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心理。即使绝望如鲁迅者,他也要给夏瑜的坟头添一圈野花,以慰藉寂寞里奔驰的勇士。当然,有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写实性的作品,或通过生活描绘,或借助人物形象,直面生活的冷峻与残酷,表现出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密切关注与深刻思考。它带给读者的又是别一番的艺术魅力。

关注新实践,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积极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需要催生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讲好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新时代的中国好故事,至少应该包含着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事实、彰显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了新时代先进文化要求、塑造了勇于奋进创新的新时代中国人民形象。最重要的是,它深刻地反映了时代的本质要求,并具有与这一要求相统一的完美艺术形式。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讲好中国故事,要接续这个“根”和“魂”。数千年的积淀,铸就了中华民族勤劳、仁义、智慧、坚韧等诸多优秀品质,成就了中华民族的绵延昌盛。它们体现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彰显于优秀的中华儿女身上。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还原他们,讲述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就是传承中华文明之光,张扬民族精神之魂。与此同时,在新时代的新语境中,人民的生活和实践又有了新的变化、新的挑战。我们要深刻地书写这种新变,掌握好“变”与“不变”的辩证法,展现新时代的发展本质和人民的崭新精神风貌。

在今天,我们的媒介更加多样,艺术形式更加丰富。因而,新时代的中国故事,有了更多的“讲法”。我们在讲述新时代故事时,可以吸收信息时代最前沿的科技成果,实现内容与形式、多种传播介质的多维融合。但是,传统故事的一些宝贵路径和手法,应该在今天得以继承。比如,传统文学故事中,人物形象塑造是非常突出的一个成就,浪漫的想象和高度的生活化,使得人物形象熠熠生辉。再比如,我们要深入思考如何真正增强故事的吸引力。传统的故事性文本中,有着不断吸引读者往下阅读的魅力。这些在今天的网络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继承。但在严肃文学创作中,在保持艺术水准的前提下,我们是不是应该进一步提升故事性,增强作品的可读性。实际上,不只是文学创作,所有的文艺创作都需要创作者不断提升讲故事的能力。现在网络上一些短视频之所以能够热播,除了镜头语言的精致,还有深藏于其中的故事性。特别是在信息无限丰富的今天,故事适切信息情境,并为读者和观众所喜欢。这需要故事传播的大胆创新。

当然,我们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新的创造。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故事,也有独属于这个时代的故事讲法。因此,重拾故事的魅力,不是简单地复古,而是对古代“故事”诗学传统的借鉴,是融入了时代的“传统的创新”。这对于重建新时代故事诗学、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