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暴露、反思与关怀——读《海棠花开》《龙头香》
《海棠花开》与《龙头香》是由作家杨晓升所创作的中短篇小说集。《海棠花开》收录了《海棠花开》《阴差阳错》等4部中篇小说,《龙头香》则收录了《买房记》《龙头香》《新正如意》等十篇中短篇小说...[详细]
-
《强国记》:文学向新质生产力专业领域进发
在新质生产力的文学表达上,徐剑再次走到了前沿。他与李玉梅合作推出的《强国记——中国知识产权的力量》一书,以创新这一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为主题,由中国专利技术的发展切入,表现出中国知识产权力量的强...[详细]
-
《牛马嘴》:一幅江汉平原农村人文风俗的水墨画
夜深人静的时候,皎洁的月光随书香飘落枕边,一缕乡愁悄然袭来,轻而易举地将我带回江汉平原那个生我养我的小村子,老屋、水杉、荷花还有那些至今仍然在土地劳作的父老乡亲,他们一一走进我的梦境。细究此梦...[详细]
-
《乌云之光》:总有一束穿云之光照进我们心灵的海底
本栏的设计初衷是促进文学与青年的对话。我们将邀请一批批思想不拘一格的青年学子,针对《十月》新刊作品发表自己的见解。我们相信:青年的姿态、言说方式和思想资源不仅关乎文学的未来,更牵扯着时代的...[详细]
-
《天堂客人》:漫长的等待与告别
作为“血脉三部曲”的终章之作,王霄夫的《天堂客人》终于问世了。王霄夫的每一部小说,都是对读者的一场“冒犯”。所谓“冒犯”,是指对读者阅读经验的颠覆与挑战,进而将读者逼出某种阅读舒适区。我们每...[详细]
-
《何以问长安》:延续“最中国”的抒情方式
在当下诗坛,执着于旧体诗词的青年创作者不多,霄白城是其中之一。他少时习诗,积30余年之功,精选一百首,以《何以问长安》为名,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初读诗集,第一感觉是他的创作跨度之长和产量之低。上篇第一...[详细]
-
扎实而厚重的海港题材书写
阅读刘克中的长篇小说《中国大港》(浙江文艺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总的感觉是这部作品有土地的深沉厚重、大海的气势磅礴、港口吊塔一样的精神力量,是一部扎实的现实主义之作,字里行间涌动着作家自觉书...[详细]
-
敞开生态文学的创作观念
中国生态文学从发生发展到现在“已成气候,蔚为大观”,走的路其实不算长,但走得比较稳当。在国家层面生态文明建设受到特别的重视,传统生态思想资源被充分激活,加上西方生态文化思潮不断涌入、作家和评论...[详细]
-
从“新生代散文”到“新散文”
改革开放给中国社会带来了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也给每一个中国人带来了日趋多样化的精神生活选择。这一时代巨变折射在文学创作领域,即体现为波浪相逐的方法、观念更新,以及持续不断的题材开拓和风格探...[详细]
-
书写技术变革现实里人们的期许
现代化如离弦之箭,作者们在过去与未来、真实与虚构之间逡巡,追问新的时代条件下人和文学的变化。期刊新作是当下生活的切片,《花城》《青年作家》《广州文艺》《作品》中既有个体志向的表达、对文学本...[详细]
-
《石头城》:房伟的短句法
近年来,房伟纯文学创作的重要方面是抗战题材书写,从中短篇小说集《猎舌师》到最新长篇小说《石头城》,形成了“房氏风格”的体系性书写,表现为可靠的资料征引、丰盈的日常经验与丰盛的文学性,在同类写作...[详细]
-
后青春时代的遗失与寻回——李祯短篇小说印象
李祯的小说有着平静的叙事语调,低饱和度的色调,在后青春时代的阴影里,反复打量自己和周围,那些陌生人就像他在镜子里的影像,边缘有些模糊,与阔大的社会背景隐约融为一体。他写了很多没有稳定职业的年轻人...[详细]
-
桫椤:为“后革命”时代“人的问题”找寻答案
柳青佚作《在旷野里》的发掘、发表和出版虽然只是刚发生不久的事,但似乎已经构成了一个文学史“事件”。由此引发的效应不只是促使我们思考经典作家的创作,也延及对时代生活与文学之间关系的反思。这...[详细]
-
“县城叙事”的精神原点:张楚小说《云落图》读记
熟悉张楚,源自他笔下的一座座冀东小城。它们都在唐山腹地,有时候叫桃源,有时候叫云落。镇子不大,离城很近,离乡也不远,应该有一条河流过。镇上的人大多行色匆匆,各自沉溺于奔波无功的命运。有些人狂躁不安...[详细]
-
郑煜:片言只语话《淑女》
酣畅淋漓。一口气看完这十五万字的长篇,这是习惯短视频的受众无法体验的阅读经验,所以,坚持不点开手机上的链接,情愿多等几天翻看纸质杂志,值。封面上的凹凸字符,特别有手感。心跳的感觉在掩卷之后的静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