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成昆》:致敬开路先锋 弘扬成昆精神
作者遇上成昆铁路这个题材,如同裁缝入手了一块好衣料。可惜我不是一个好裁缝,端的是委屈了它。好在,由于它自带的光芒足够耀眼,耀眼到遮蔽了我的天资平庸、手艺蹩脚,“成衣上身”后,反响竟超出预期。《大...[详细]
-
《乌鸦走在大街上》:自觉的观念 自如的方法
对一篇小说好感的建立,往往是从看到其题目就开始了。比如,于永铎的短篇小说《乌鸦走在大街上》(《北京文学》2023年第11期),题目便先声夺人地引人遐想。我与它的初次相遇,是前年夏天它刚定稿时,走在大街上...[详细]
-
当写序关乎死者——读《给死者文集写序》
有机会读到20多年前的学生,如今已是知名作家的王刊发表在今年《四川文学》第7期的短篇小说《给死者文集写序》,可谓欣喜非常。作为一个读者,也作为一个因文学评论而更加认真的读者,无论小说作者是谁,能...[详细]
-
东北文艺复兴”场域下的“非虚构东北文艺”及其新的可能
进入新世纪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东北文艺复兴”作为一个横空出世的口号得到娱乐界、文化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更有学者将“东北文艺复兴”视为一个特殊事件或社会现象,借对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人...[详细]
-
《诗经里的中国史》:隽永诗章呈现宏大中国气象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集结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即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总计311篇;至西汉时,《诗经》被尊为儒家经典,其深蕴的文化价值日益得到彰显。随着岁月的推移,时下,又该如何认识《...[详细]
-
《纸上还乡》读札:“诗性叙述”与汗漫的突围
李敬泽在《“散文”的侏罗纪末期》中提到,如果对此时的散文作一个调查,结果恐怕“最多的是回忆,回忆中最多的是回忆童年,而童年八成是在乡村。”同质化的故乡书写,在长久以来的散文实践中几成一种固定的...[详细]
-
构建“反景观化”的“想象共同体”——关于东北的非虚构写作
在东北全面振兴和“东北文艺复兴”的时代文化语境下,众多优秀的作家倾注了自我情感集中书写东北。以双雪涛、班宇、郑执为代表的“铁西三剑客”的小说创作以各自的方式参与了“东北文艺复兴”的进程...[详细]
-
《游侠杜甫》:多重目光交织下的个人史诗
犹记得幼年读杜甫诗歌时产生的身临其境之感,如读《望岳》“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时思绪早已飘到泰山顶上,读《绝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仿佛放下书本,便可看到窗外的雪山。杜诗所营...[详细]
-
讲好新时代人与自然的故事
这几年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精神生活拥有更多的选择。曾经被无数人追捧的文学,却有渐隐之感。事实上,优秀的文学作品依旧是时代的号角,在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此间,《地质文学》的创...[详细]
-
《花果小品(增订本)》:艺林散花
郑逸梅是我最早接触和喜爱的民国“文人时代”前辈,初中时借读了他的《艺林散叶》,当即被这些文史掌故小品迷倒,爱不释手,抄录过三百多条,由此进入一个传统文人的世界。后来知道,郑逸梅的“清娱漫笔”,除了...[详细]
-
《大世界》:是凄凉的挽歌,更是悲壮的颂歌
海飞在其长篇小说《大世界》的创作谈里说:“我不仅仅想写一个信仰不灭、主义不变的故事;我还想写一段复杂的令人唏嘘的人生;想要看到庸常岁月中的欢笑,掩卷后有沉思和难过的故事。”可以这么说,恰恰是他...[详细]
-
《忧伤的夏小姐》:从容描摹人生的浪花
敦煌文艺出版社今年初推出武汉作家喻之之的中短篇小说集《忧伤的夏小姐》,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中短篇小说8部。初读小说集《忧伤的夏小姐》时,脑子里面冒出几个印象是:凡人悲欢、情感聚焦、奇幻情...[详细]
-
打开心理咨询的真实世界
心理咨询是一件怪事。对大众而言,它如此神秘,有些地方似乎在违背大家所认为的“常识”,游走于“一门生意”和“一种情怀”(拯救、亲情、友情、人生导师)之间,仿佛有很多独一无二的运作逻辑。最近十年,人们...[详细]
-
校尔康散文集《无隐山》:无心生妙香
作为一名诗人,校尔康出版有诗集《在远方》《在路上》《在脚下》等,在诗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他的那些最具魅力的诗,往往将禅机隐含于一则寓言或镜花水月的诗境中,让读者于沉浸中得到启悟。然而,诗既然要构...[详细]
-
远游无处不销魂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是孔圣人孔子谆谆告诫弟子的话。后来的诗仙李白偏要和圣人开玩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从二十五岁起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