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牛”号》:展现科技工作者的奋进风采
2023年5月,中央宣传部授予湖南科技大学海洋实验室主任万步炎“时代楷模”称号。他长期扎根海洋资源勘探技术研究,带领科研团队经历三十余年刻苦攻关、勇攀高峰,成功研发“海牛”号系列海底钻机系统,实...[详细]
-
《中国之美》:对中国之美的寻找与弘扬
郭文斌最近推出的散文集《中国之美》(百花文艺出版社2024年2月出版),收录了他近期创作的30余篇随感、笔记。他以细腻、温婉、热情的笔触,系统而详细地描绘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风俗之美、节庆之美、礼...[详细]
-
“刘醒龙地理笔记”系列:脚下的大地,心中的故园
“刘醒龙地理笔记”系列包括《上上长江》《天天南海》和《脉脉乡邦》三部作品,收入其中的均是与地理行旅有关的散文随笔文章。刘醒龙虽然以小说名世,但在散文写作上也颇有建树,除《一滴水有多深》《文...[详细]
-
当好作家的知音 当好作家的诤友
2025年是《小说评论》创刊40周年。在为纪念文选做准备工作的过程中,重读百余册旧刊,于历史的纵深中再思40年间刊物与当代文学的历史进程、与重要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及一代代评论家之间的关系,深感深度...[详细]
-
《乌苏里密林奇遇》:让古老的奇遇故事焕发当代诗意
游历、探险、流浪……是文学史中经典的叙事模式,也曾是儿童小说常用的情节结构。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交通的便利,世界上的未知领域大幅缩小,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在改变,如今,已经很少产生与自然相联系的...[详细]
-
素人写作:特别的时代文体
2010年,《人民文学》杂志开设非虚构写作专栏,开启《“人民大地·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计划的第四条明确“行动者”非虚构写作计划的征集对象,包括作家、学者、记者,也包括对特定题材和特定领域需要...[详细]
-
风云变幻中的凉州热血——读叶舟《凉州十八拍》
在古代,凉州作为河西都会、天下要冲,被文人墨客争相吟咏,仅全唐诗中以凉州为背景的诗作就多达百余首。随着历史上的数次迁都和经济文化重心的迁移,这个昔日的繁华都城逐渐被淡忘,落寞地埋入西北的风沙中...[详细]
-
弯曲、变形、内化与通灵者的言说——孤城诗集《山水宴》刍议
现代汉语诗歌发展到今天不过百年左右,在很多地带都存在分歧和争论,但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这一说法,应该成为共识。在语言和发现之间,众多的有识之士,各有倚重,但近年来,语言的地位一直在提升。甚至有评论家认...[详细]
-
固守与改变的和解——评范剑鸣《野庙碑》
“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淡,未尝不呼父母也。”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是写道。司马迁认为,人在穷苦困顿时常是“呼天”“呼父母”,是因为人们将天地与父母看作自己生命的起源,因此在自...[详细]
-
绘制民族革命的历史画卷 ——读《春度龙岗》
《春度龙岗》最先发表在《民族文学》2023年第7期,由作家出版社年底推出单行本。总体上讲,《春度龙岗》在重大题材的写作上有所突破,它真实再现了彝族地区推进民主改革的历史过程,绘制了百年未有之大变...[详细]
-
《刻经》:空间之小反激起的时间永生
想象一下,当你人到中年时,突然遭遇了生意场上的滑铁卢,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你殚精竭虑想要东山再起,一次偶然的机会你发现了巨大的商机,但你觉得,这样做虽合理合规,却会让自己的内心有一丝不安,你会作何抉择...[详细]
-
生命真谛、绿色吁求与诗性守望——论胡冬林的自然文学创作
自然文学流派于17世纪滥觞于美国,沉淀着丰厚的生态理念与人文内涵。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约翰·史密斯的《新英格兰记》(1616)、威廉·巴特姆的《旅行笔记》(1791)等作品面世,开辟了自然文学的文体风格及研...[详细]
-
虚构圈套中的诗学裂痕——评罗伟章《隐秘史》
罗伟章是一位极具实力的小说家,继长篇小说《声音史》和中短篇小说集《寂静史》之后,他又推出了长篇小说《隐秘史》。从几部作品题名来看,他有着创作“史的三部曲”(以下简称“三部曲”)的雄心。“三部曲...[详细]
-
《隐秘史》:精神黑洞、乡土根性与拯救世道人心
当代作家罗伟章的创作长期保持着对农民命运和底层社会的深切关注,从《饥饿百年》的苦难叙事,到《谁在敲门》以史诗品格书写三代人的生存与命运,在变动不居的世界面前,他以正面强攻的姿态建构着自己的“...[详细]
-
行者的中年选择——何泽勋诗集《中年书》散论
《中年书》是诗人何泽勋在中年阶段对于自己的生存经验和创作的一次总结。从《月明沙溪》到《最后的行者》再到《中年书》,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诗人在“累累果实与迟暮秋风之间、在已逝之物之间、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