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文艺复兴”场域下的“非虚构东北文艺”及其新的可能
进入新世纪以后,尤其是近几年来,“东北文艺复兴”作为一个横空出世的口号得到娱乐界、文化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更有学者将“东北文艺复兴”视为一个特殊事件或社会现象,借对双雪涛、班宇、郑执等人...[详细]
-
张楚《云落》:似云般的生命力
读《云落》期间,北京的天空有时一片湛蓝,只有几朵乳白色的云絮点缀其中,有时阴云密布,似乎预示着一场大雨即将来临,原本堆积在天空中的云团或许马上就要化作雨滴,浸入绿草地里。而我似乎也能从这本书中嗅...[详细]
-
敬丹樱《周一的火车》:月亮般温润的光芒
在通往家门与远方的长长的铁轨上,没有哪一趟火车是空着的,人们来来往往,匆匆忙忙,带着对幸福的渴望以及对命运的喟叹,完成了一趟又一趟的人生旅程。诗人敬丹樱也不例外。她总是在周一的凌晨急匆匆地从家...[详细]
-
《重塑姐妹情谊》:探索百年女性写作的精神进路
学者张莉新近出版的《重塑姐妹情谊:社会性别意识与现代女性文学谱系的构建》(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重塑姐妹情谊》)突破既有研究思路,以重塑“姐妹情谊”为切入点,梳理百年中国女性文学谱系的生...[详细]
-
直面荒诞:锐利的“后青春”书写——《世间已无陈金芳》《不准眨眼》读札
● 摘 要石一枫的小说,深入触及、书写我们时代社会生活和世道人心的人性最敏感、最脆弱的部位。聚焦、彰显一代人“后青春”时期生存的焦虑、迷惘、奋斗、荒诞和落寞,极富个性地描摹出“后青春”的灵...[详细]
-
把经典名句的光芒擦得更亮
今天是上海书展开幕的日子,我们集中推出三篇书评。在满城飘荡的书香中,这也许只是一缕,但丝丝缕缕汇在一起,便是思想的芬芳。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同样的,书是海洋,不是溪流,有足够开阔的视野才能善读...[详细]
-
《云落》:县城中国及其心灵秘史
在百年中国文学的图谱中,县城书写往往是被忽视的存在。在现代文人的视域中,城市和乡土代表着进可攻、退可守的两极。“到上海去”是无数江南小镇文人的梦寐以求,而湘西小镇则成为在都市沉浮中失意...[详细]
-
青春与诗意跨越山海的共鸣
世界舞台,无限广阔;以诗为媒,歌以咏志。7月18日至24日,“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在中国杭州和北京举行,来自金砖十国的72位诗人以青春的名义跨越山海赴诗歌之约,共同谱写中外诗歌交流互鉴的...[详细]
-
以梦为马的鸟巢生存实验——读杜梨《鹃漪》
白日春不渡,黑夜万梦星。梦消弭了白天与黑夜的界限,梦是现实世界的另一种醒。梦的魔幻荒诞,梦的空茫如初,对抗时间也重塑空间。杜梨的小说《鹃漪》(载《收获》2024年第4期青年作家小说专辑)以飘风奔马、...[详细]
-
郭海军:《敦煌》的意义
长篇小说《敦煌》的出版,颇具文学价值,但并不止于文学。仅就描塑人物、打造情节、蕴蓄主旨等常规的文学表达来说,晚近二十年的长篇小说已然挨挨挤挤,近乎丰富繁盛了。《敦煌》以唐代贞观至今近1400年作...[详细]
-
形式感、结构,或短篇小说的逆光
苏童认为:“形式感的苍白曾经使中国文学呈现出呆傻僵硬的面目,这几乎是一种无知的悲剧,实际上一名好作家一部好作品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形式感的成立。现在形式感已经在一代作家的头脑中觉醒。”...[详细]
-
莫言的鳄鱼主义叙事 ——莫言话剧《鳄鱼》论
莫言2023年的话剧《鳄鱼》是他的第六部话剧。此前的话剧集《我们的荆轲》(2012)共包括三部话剧:《我们的荆轲》(2004)、《霸王别姬》(1997)、《锅炉工的妻子》(2012),《锦衣》(2017)、《高粱酒》(2018)是第四、五...[详细]
-
《登春台》:让命运充分显示出自己的轮廓
读完《登春台》,有一种复杂的心绪在心中弥漫良久,至今都没有散去。坦率说,这种阅读感受已经很久都没有了。小说开篇是对时间进行科学讨论,专业的科学用语,甚至带有几分科幻小说的色彩。我一直在思考这个...[详细]
-
《漂》:改天换地的历史画卷 动人心弦的壮丽篇章
苏北的水灾水情,可追溯至南宋建炎年间。当年,开封守将杜充扒开黄河大堤水淹金兵,黄河水由泗入淮,主流东泄南下。从此,苏北地区水旱灾害连年不断,成为全国最贫穷的地区之一。1931年夏天,江淮并涨,淮河流域77...[详细]
-
《无声的细节》:一部大学“创意写作课”的工具书
利用暑假通读完走走的新书《无声的细节:小说的“读到”之处》(上海文艺出版社2024年5月出版),看着没几页就出现的红色批注或下划线,一个清晰的判断在我心中逐渐形成:这不仅仅是一本文学理论集,更是一本实...[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