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漂去漫山岛》:拟像时代的悬浮感
范小青是一个有着强烈时代使命感的写作者,她的小说或许很难归入某一个流派,却总是精准地踩在了时代变迁的脉搏上:从知青生活到吴地市井风情,从体制改革到城乡矛盾,她始终对现实问题寸步不离,忠实地记录着...[详细]
-
《风起胶济》:老铁路 新故事
作家李玉梅的报告文学越写越好。她新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风起胶济》展开了著名的胶济铁路百年沧桑的前生今世,讲述了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突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主题,是一部倾心倾力的优...[详细]
-
《你朝时光而去》:短篇小说的灵气与秀气
鬼鱼的短篇小说集《你朝时光而去》日前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在严肃与灵动、深沉与活泼之间,在沉重与轻盈之中,以独特的视角切入现代生活的日常与褶皱,深描当代青年精神症候。该作共收录了鬼鱼近年创作...[详细]
-
如何写出一个城市的“精气神”
近十年来,一种新的文体——城市传记勃然兴起。最早的城市传记应该算是《伦敦传》,它像一股文学清流,呈现在世界读者面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英国史专家钱乘旦评价《伦敦传》说:“这是一本历史书,却写得...[详细]
-
《荻港村》:江南古村的浪漫叙事
荻港村是杭嘉湖平原上的一个自然古村落,实有其地。据说在它鼎盛时期曾出过两名状元、50多名进士、200多名太学生和贡生,近现代更是名家辈出,称它为“江南文化第一名村”也不算过分。但是顾艳把她的长...[详细]
-
说说《登春台》里的贾连芳、郑元春和姚芩
我数了一下,格非长篇《登春台》里,有名有姓的人物四十三个,女性十六个,男性二十七个。有些人物是以“父亲”、“母亲”替代的,不算在内。小说中,四个主要人物使用的篇幅很均匀。每个人物都在四万至五万字...[详细]
-
《去北川》:“一个很好的样子”
刘大先的纪实文学作品《去北川》,我先读到的是正式出版之前印行的试读本,那时的书名是“一个很好的样子”。我很喜欢原来这个书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元月用视频...[详细]
-
《空港》:漂泊不定的记忆
作为海外华文小说作家,张惠雯常以其对情感与记忆、漂泊与还乡等母题的精准把握受到国内外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在其新作《空港》中,文本依旧延续了对这些主题的探讨与思考,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艺术层...[详细]
-
《单眼凝视》:凝视中的微光与暖意
小说《单眼凝视》是一篇讲述安全感的作品,和邻里互助有关,和婚姻状况相连,和内心秩序以及对生活的理解有关。正对走道的一个摄像头,照出了现实生活中女人的不易。俞宁既要上班赚钱养家,又要照顾小孩和患...[详细]
-
《隐居桃花源》:在语言中觅得心灵桃源
作家叶弥的短篇新作《隐居桃花源》,是一篇围绕语言力量与自我存在的作品。故事始于绵密细雨间的家庭琐屑,终于心灵顿悟后的豁然开朗,形形色色的语言逡巡其间,钩织起水墨淡雅中的心流蝶变。小说的核心落...[详细]
-
沈苇:生态文学——观念、方法和视阈
交集与差异:“生态”“自然”“山水”“风景”布鲁诺·拉图尔在《自然的政治》一书中说:“生态学(Ecology),正如其名所示,本身并不直接进入自然,它像所有科学的学科一样,是一种‘学’(-logy)。”而生态文学则...[详细]
-
《八千年的凝视》:以小见大的美学意蕴
殊为遗憾,笔者错失了今年端午期间在成都博物馆举办的“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展览。有幸的是,遇见了姜明这篇散文新作《八千年的凝视》,犹如神游了展览现场,听见了由古及今的历史足音,沐浴着以字...[详细]
-
《慢慢》:到底慢到何种程度
原标题:《慢人的形象:到底慢到何种程度》就好像童年时代,我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绿洲,钻进密匝匝的沙枣树组成的围墙,看见一树一树的秋天的红苹果(现今已改良品种,称为“冰糖心”),硕果累累,眼花缭乱,不知摘...[详细]
-
王明宪《春水流》:对现实主义文学新可能的执着探索
评论家李丹为小说集《春水流》所撰的评论题为“在现实主义文学里收获王明宪”,充分肯定了王明宪在现实主义文学沃野上的耕耘之力。我想接着李丹的话说,那就是,王明宪在辛勤耕耘之后,收获的是另一种麦子...[详细]
-
真切又遥远的声音
古马是守望于诗歌源头的诗人。他孤独地凝立于诗之开端,如纯白的双峰驼挺立在荒凉戈壁的腹地。对他而言,构成诗歌的不是字符、图象、知识或思想,而是无数细微可察的声响。这些声音来自风沙的翻滚,草木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