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象•意象•幻象——评穆萨的小说《去海边》
从小说《去海边》涵纳的杀人与自杀、逃逸与救赎、偶然与反转的故事碎片来看,它本可以被写成类似于莫泊桑的《项链》、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之类的传统故事型小说。显然,小说作者不屑讲述跌宕起伏...[详细]
-
“写在南方之南”:潮汐、板块、走廊、风土
“南方”是世界文学古老的命题,在中国文学中也源远流长,从《楚辞》传统到晚近的江南想象都可以作如是观。作为方位,“南方”不仅指涉地理及环境,更投射关系与价值,介入或逃避现实的方法,久而久之,南与北形...[详细]
-
女性视角之于科幻文学的意义
这是“新女性写作专栏”的第四期,也是“科幻女作家专号”。从诸多来稿中,我们特意遴选了四位青年作家:修新羽、王侃瑜、叶端、段子期,她们都是“90后”写作者。她们风格各异,是科幻文学创作领域的新力量...[详细]
-
“硬核”软用,彰显主题性创作的柔性
主题性创作因为是围绕重大事件展开的文学创作,聚焦的是时代精神和时代强音,所以无疑是一种“硬核”创作。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这个“硬核”,作家需要做足破题、解题的文章,需要独辟蹊径,给出属于自己的答案...[详细]
-
亲情散文浓易淡难
从广大散文写作者的具体创作实践看,亲情散文仍然在整个散文创作中占据很大比重。这个也在情理之中,毕竟亲情是人间不可或缺的、最可宝贵的。即便不是写关于亲情的散文,也同样存在如何把握情感的问题。...[详细]
-
对时代经验的敏锐捕捉
2024年6月以来,《人民文学》《当代》《十月》《北京文学》《青年文学》《中国作家》陆续推出了新刊。其中既有陈建功、刘庆邦、徐小斌、周晓枫等著名作家带来的新作,也有青年作家对时代情绪的敏锐捕...[详细]
-
《忘不了的你》:聆听时代曲
王莫之的中篇小说《忘不了的你》(《上海文学》2024年第6期)讲述了20世纪上海音乐人徐伟升、梁曼音的“时代曲”故事。怀揣歌星梦想的徐伟升和音乐人李柒、老言等人结识,因自己找不到施展的舞台,徐伟升...[详细]
-
《猎人之死》:不可靠记忆与非线性死亡
记忆是缪斯的母亲谟涅摩叙涅的礼物,死亡则是文学的永恒命题。《猎人之死》用关于死亡的记忆串联起过去与现在、想象与现实、城市与大垭村、老皇猫和江媛的两个故事,带着读者细察不同人的记忆碎片,探究...[详细]
-
依依墟里烟,浓浓东北情——《草木志》
近年来,作家们推出了一大批以艺术真实作为创作出发点、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为广大读者喜闻乐见。东北作家老藤便是其中的佼佼者。长篇小说《草木志》,是老藤继近年来创作...[详细]
-
五棵竹子:论当代小说的创意过程
● 摘 要借用艺术理论中郑板桥关于竹子的创作过程论,当代小说的从创意到呈现,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多重现实的“江畔之竹”、视角观察的“眼中之竹”、构思拟想的“胸中之竹”、形式表达的 “手中之竹”...[详细]
-
美丽旧世界
刘日是小说创作的新人,三十岁才开始写。但她为数不多的作品,足以瓦解“出名要趁早”这种一度流行的说法,给任何时候想开始写作的人鼓舞。或者说,她让人意识到,成熟的笔力,并非一定要借助长期的训练,生活、...[详细]
-
别在童年记忆尽头的回形针
一叙述童年,几乎可以视作我们精神成长和心智成熟的显著标志或天然尺度。而叙述童年的不同方式、不同切入点和不同声气腔调,正取决于并且反过来也表现着人们千差万别的个性禀赋。在讲述自己人生前...[详细]
-
三害除周处——《截岔往事》的历史与寓言
“我”的父亲有个秘密:他藏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写着几十个人的名字,是他猜测的杀害爷爷的嫌疑人。除了父亲自己,先后知晓这个本子的人,都认为里面藏着他的复仇计划。在家独酌的时候,父亲常会拿出这个本子,对...[详细]
-
报告文学如何选择题材、提升文学品质
这些年,在文学圈里,“非虚构”这个词很火,与之相对应的是口述实录、田野调查等多种纪实形式。与此同时,报告文学在书写重大事件、典型人物等方面的作用,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对于“非虚构”与“报告文...[详细]
-
当代文学“地方化”发展的“日照路径”探析
新时代中国文化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传承文化根脉、助力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中国文化依然存在发展不均衡、文化资源较为集中于大城市的发展瓶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