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或他者的面孔
摘要:当代“90后”小说家的城市写作总是习惯从自我出发,通过个体经验的确证,以自我指认的方式投射一种社会寓言。在自我的极限之外,他们会展开一种他者的想象,并试图触摸城市边缘,让“隐匿的人群”得以呈...[详细]
-
矛盾地思考矛盾——陈永和长篇《归去来兮》读札
在长篇小说叙事传统中,死亡是高频的叙事要素,作为情节戏剧性的拐点或者终结的凭依。但作家陈永和不尽相同的是,死亡往往是作为小说的“起跳点”,一个已完成的不争事实。《光禄坊三号》开篇男主人公沈一...[详细]
-
器物发现、故事诗学与情感结构——徐风《包浆》的紫砂叙事读解
内容提要徐风的长篇小说《包浆》,是关于陶都紫砂叙事的新作。《包浆》与徐风此前关于紫砂题材的纪实与虚构写作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也是对江南文化与紫砂世界的一种总结性叙事。《包浆》和徐风近些年...[详细]
-
文学情怀与人生感悟的诗性叙述
“70后”作家朱家雄在其新近出版的散文随笔集《穿过北大校园的漫长青春》中,不仅再现了作者求学时北大的校风、学风与精神氛围,也将沧桑厚重的北大历史娓娓道来,以文学的方式为读者认识和理解北大提供...[详细]
-
黄丹丹《南有嘉鱼》:“亲密关系”及其伦理的书写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个急遽变化、充满不确定的年代,人类的“亲密关系”也莫能例外。文学关于“亲密关系”的书写,从古典时代、神圣时代、世俗时代进入到现代、后现代时代。尤其是在缤纷复杂的当下...[详细]
-
当代乡土小说研究之审美意识的建构
乡土小说伴随现代文学的发生而出现,学界对它的研究已结出许多硕果,如何选择恰当的视野与方法成为今天乡土小说研究的着力之处。当然,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并不在于其新奇的程度,而在于是否能与研究对象之...[详细]
-
《夹湖谣》:不可复刻的原乡
作家们喜欢写过往,尤其擅长从自我经历与生活背景中获得灵感来源,例如沈从文《湘行散记》中原始神秘的湘西边镇;萧红《呼兰河传》中寒冷荒凉的呼兰小城;陈忠实《白鹿原》中古老厚重的黄土高坡。显然,他们...[详细]
-
《大地无言》:一曲写给大地的凡人之歌
龙年伊始,谭学亮的散文集《大地无言》就面世了。这距他出版第一部备受好评的散文集《江流有声》刚好过去两年,时间不长也不短。那么这部新书,会承载和体现出作者哪些新的追求和变化,又将给我们带来哪些...[详细]
-
《云落》:构建中国县城的《清明上河图》
在写了五十多篇中短篇小说之后,作家张楚觉得自己变成了一个温吞的话痨,自省自己“可能到了写长篇的年岁”。在县城生活将近四十年,张楚说,县城生活对于他的作用,类似于空气和水,他热爱那些或熟悉或陌生的...[详细]
-
钱幸《二十一日酉时》:时间的积淀与发酵
钱幸的《二十一日酉时》上演了一出关于时间的大戏。“二十一日酉时”合起来正是一个“醋”字,这一别有生趣的字谜形象地揭示出酿醋与时间的微妙关系。女主人公靳红前往水秀村学习酿醋,在见识到酿醋的...[详细]
-
抵达和记录本身就是意义
在旅行写作中,除了专职作家,记者也是重要的一个群体,如英国的简·莫里斯,再如近年来中国的刘子超。记者不仅是记录者,还是行走者。他们拥有敏锐的眼光和强烈的感知力,身份的便利让他们得以快速切进不同的...[详细]
-
“90后”诗歌写作的“青年性”
《青春比樱花更美》李少君、陈作涛/主编,长江文艺出版社《青春比樱花更美》是武汉大学举办的“樱花诗赛”获奖诗人作品选集,诗集总共收录了28位诗人的作品,除了生于1986年的李啸洋年龄稍长,另有25位诗...[详细]
-
领悟一封中年信
《晚安》钟二毛/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晚安》是我用三个夜晚临睡前读完的。十个短篇,很好读,却不算好的睡前读物。因为如果要趁势跟自己道晚安,不免会喟叹一声:唉。可我喜欢钟二毛的这个集子。它像一束灯...[详细]
-
在时间海歌唱
当歌曲《当你老了》流行于大众之间时,大家是否知晓歌曲词作者是诗人叶芝?是否知晓《当你老了》一诗最好的译本之一来源于九叶诗人袁可嘉?音乐赋予这首沉睡的诗歌以新的活力,音乐也引导我们重新探寻围绕...[详细]
-
中华古典美学是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根基
华文文学是华人移民海外之后的历史记忆与民族情感的文字结晶。海外华文文学与中华古典美学关系密切。博大精深的中华古典美学,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华文文学创新发展的宝藏。海外华文文学以文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