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风一样》:穿越时空的风筝,与追风筝的人
1925年,鲁迅先生创作了回忆性散文诗《风筝》。作者由北京冬季天空中的风筝联想到儿时踏扁弟弟风筝的往事,既有悔不当初的自我忏悔,也有面对弟弟“全然忘却”的“惊异和悲哀”。整整一个世纪以后,那只让...[详细]
-
厚重的乡情,真切的伦理
我因频繁走访乡村振兴一线,与大海结缘、熟络。作为一位多文体创作颇具规模的作家,他却很少对我谈及文学。后来我想,这或许是因为我缺乏文学造诣,因为偶见大海与文学博士袁文春兄等人谈论时,引经据典、口...[详细]
-
人世幻相、生命实在与神性赋格
万川归,从字面上理解,是人生如百川到海,总有归处;从文本来理解,可能指出了万风和、丁恩川与归霞所代表的不同人生的殊途而同归。整体而言,《万川归》首先是关注世俗日常的世情写作。作为优秀的现实主义作...[详细]
-
南翔:好作品的三个信息量
以本人这么多年的文学阅读与创作经历,感觉厘定何谓好作品,或有三个简要的评判标准:一曰丰富的生活信息量,二曰深刻的思想信息量,三曰创新的审美信息量。这个话题我曾在大学课堂上大致讲过,之所以还想在这...[详细]
-
精微的日常与精微的巨变——评张楚《云落》
熟悉作家张楚的读者都会了解,他笔下的每个故事都与一座北方县城有关。这座县城偏僻、封闭、保守,但也活跃、繁华、有活力。它和中国大地上的无数县城一样,是当代中国社会最敏感的神经系统。这里有各种...[详细]
-
《我奶奶的故事及其他》:在错位中拾获遗落的声响
辽京的《我奶奶的故事及其他》是一个关于回忆与想象的故事。“起初她走得快,后来她走得慢,而我也渐渐长大了”。“我”的成长和奶奶的衰老双线并行,但当“我”想要走近她的沉默时,她却已缓缓走出了人世...[详细]
-
再困顿的河流也有诗意——评朱辉小说《万川归》
十月天气阴沉,时常雨水绵密,间隙不断漏下已褪去燥热的光线,心绪明明暗暗,说不清的繁杂与慵懒。收到今年第一期《钟山》时,我正在返家的途中,随着耳边音乐响起,我翻阅着朱辉的新作《万川归》,清凉与从容之意...[详细]
-
聚焦中短篇新作,从传统观照现代生活
当下许多作家将自己最新的创作理念和现实描摹演绎在中短篇小说之中,多年后它们会纷纷进入书籍,但第一时间承接这些故事的仍然是文学期刊。本报开启的“期刊微观”新栏目,从近期推出的文学期刊上的中短...[详细]
-
颜巧霞《家的食单》:在美食回忆中感悟人生百味
散文通常被视为抒情的艺术,但好的散文中不仅有抒情,更在情感抒发的过程中蕴藏了作者对于历史时代、社会现实、人生命运、文化背景等问题的思考,或将这种思考融入丰富的情感结构中,达到状物叙事、情感抒...[详细]
-
《我们的节气》:将节气之美印刻在少年的精神里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钟”,也是专属于中国人的浪漫自然观,它以自然时序提示和服务我们开启社会实践,安排日常生活,节气文化温润和滋养着人们的生活,并在传承中不断赋予新的内涵。然而,许多人并...[详细]
-
《大地无言》:一曲写给大地的凡人之歌
龙年伊始,谭学亮的散文集《大地无言》就面世了。这距他出版第一部备受好评的散文集《江流有声》刚好过去两年,时间不长也不短。那么这部新书,会承载和体现出作者哪些新的追求和变化,又将给我们带来哪些...[详细]
-
《北京文学》2023年度优秀作品评委评语(短篇小说)
【短篇小说】《俗世奇人新篇》作者:冯骥才责任编辑:师力斌 侯磊原载《北京文学》(精彩阅读)2023年第1期白烨作品由娓娓道来一个个小故事,描画了形形色色的俗世奇人的鲜活形象,也写出了他们的鲜明个性以及...[详细]
-
《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同怀之情与历史之力
阎晶明的《同怀:鲁迅与中国共产党人》以新颖的视角勾勒出一幅独特的“鲁迅像”。该书采用系列话题的体例,讲述鲁迅与诸多中国共产党人的交往故事,如与鲁迅有过现实交往和共事经历的陈独秀、李大钊、瞿...[详细]
-
富矿新采
上世纪80年代,钟叔河主编的“走向世界丛书”收录了大量文献,记录晚清外交官、学者对国外的观察,其中也不乏外人对中国看法的记录。世纪之交,以葛兆光和张伯伟为代表,域外汉籍的整理和研究成为一个越...[详细]
-
读《史料与阐释》第十辑:一十三年十卷书
《史料与阐释》是复旦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学科建设的一个成果(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意向策划于2007年,正式创办于2011年,依靠了学校“985三期”“双一流”学科建设的经费资助,磕磕碰碰坚持了13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