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代中国小说的生活化叙事——以黄咏梅为中心的讨论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将当代中国小说叙事中习以为常的“生活化”倾向重新问题化,以黄咏梅的小说创作为中心,指出其小说通过“以小见小”的叙事特性,真正切入无垠无尽且纷繁复杂的生活现场,以完成具有当代性意义的换喻...[详细]
-
《独角牛》:牛与人的共同命运
《独角牛》的故事大致发生在七十年代一个南方乡村,围绕几个人和一头牛展开。小说中,牛意味深长地成为了“政治的动物”。它似乎是这一家人悲剧的源头,“我”的“小老”(叔叔)因为它而被划为富农,家庭因此分崩离...[详细]
-
扶贫叙事与时代大潮下的乡村之美
最近几年,湘西南邵阳的文学创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峎山的何石无疑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出生并成长于湘西南这片厚土的创作者,为时代书写、为故乡歌唱、为乡亲代言是其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以扶贫叙事为主的小...[详细]
-
一曲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颂歌
《第76天》是一部描写中国抗疫的全景式报告文学作品,难得的是,熊育群不仅写出了中华民族举国抗疫的恢宏气势,更细腻地写出了许许多多武汉人、湖北人、中国人在经历疫情时的惊心动魄、艰苦卓绝。这是一场惊心动魄...[详细]
-
海原大地震纸上闪回
1920年,中国西北发生了一次里氏8.5级强烈地震,史称“海原大地震”,涉及灾民逾900万人,死难28.82万人,震中海原县死难者占全县总人口的59%。大震之后,大疫继之,官家几同虚设,百姓九死一生,...[详细]
-
刘岸长篇小说《子归城》中的“物”
刘岸长篇小说《子归城》中人物,有名有姓的108个。具有鲜明形象的大约四十多个。而“物”,在这部长篇里也占据重要地位,每一个物,都是不可或缺和不可替代。红鬃马、黑陶罐,甚至红胡子的亚历山大狗和钟爷家的大...[详细]
-
《文城》:暌违八年,期待是否落空?
如果我们今天仍然期待余华,我们最期待的还是他能再次突围当下普遍平庸和匠气的叙事惯性,将“先锋”作为一种文学和精神资源、一种写作的自我要求,对今时今日的文学现场重新造成冲击。1余华总是一位令人期待的小说...[详细]
-
爱的教育——试论张柠小说创作的思想主线
摘要:爱的因素是贯穿张柠文学创作的一条思想主线。在小说《三城记》中,顾明笛有感于自身精神匮乏而选择出走,他在“北上广”这三座城市获得了丰富的社会实感经验,但精神层面的疑难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最终将他那颗...[详细]
-
长诗《钓鱼城》:特异面貌与总体性诗人
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长诗写作一度是作为现象级的写作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出现。显然,四川和重庆一直是写作长诗的重镇,在不同时期贡献出了重要性的诗人和文本。但是从2000年以来,这一带有总体性特征的具有重...[详细]
-
罪案小说的另一种写法
作家马举的长篇小说《孽缘》,是一部聚焦上世纪80年代拐卖妇女现象的罪案社会小说。作者以木佛县公安局展开的“打击拐卖妇女儿童专项行动”为切入点,对艳霞、翠芳和春梅三个如花少女被拐卖前后的遭遇进行了具体形...[详细]
-
回忆与现实交织中的生命悲歌
汤成难的小说《摩天轮》塑造了一个在宿命压迫下的不幸女人,她用生命的韧性与命运抗争,身处重压之下却从未放弃追寻幸福。小说以女主人公由现实触发的回忆为主线,着重表达女主人公的自我意识和情绪,意识流特征十分...[详细]
-
刘庆邦《心事》:一方天地的生命之歌
有书友自“云”中来,不亦乐乎?云友读书会成立于2020年5月,是中国作家网在疫情中联络策划的线上跨校青年交流方式。此读书会面向热爱文学的青年,通过线上学术沙龙、读书分享、主题演讲等活动,推动青年学人的...[详细]
-
文本深层的另一种叙事
一老作家徐怀中二〇一八年发表了《牵风记》,这部作品几经波折,酝酿构思了五十年之久,突破了以往中国当代文学战争叙说的界限,第一次将读者引入形而上的阅读视野,回溯至文化源头来重新感受认知,展现于那场战争中...[详细]
-
张惠雯小说集《飞鸟和池鱼》:临渊写作
张惠雯是我们时代一位难得的短篇小说作家。写得好短篇的作家有很多,但大多数人是在写长篇之余写短篇,像艾丽思·门罗(AliceMunro)所批评的那样,“把玩短篇时日既久,终将还是要写一部长篇出来”。但对...[详细]
-
感受文学经典的精神力量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许多青少年读者是手捧着著名军旅作家王愿坚革命历史题材小说,憧憬着共产主义事业的美好未来成长起来的。他们从这些小说里了解到了中国共产党辉煌的奋斗历史,懂得了共产党人从哪里来,又要到哪...[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