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与哲思——萧亮《独角牛》读后
《独角牛》没有在形式上追求新意,因为作者浓烈、真挚的情绪决定了他要用朴素的方式讲述这个故事。而朴素并不代表缺乏技巧,读者可以从描写的笔触、段落的衔接以及结尾的处理,看到作者如何通过理性的锤炼,将情感上...[详细]
-
在“别人的森林”里创造新工人文学
近些年,随着移动互联网媒体的流行,以农民、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时常浮现在主流文化景观中。与消费主义景观中的“他者”形象不同,在新工人文化中,文学创作或者以文学为媒介来表达新工人的精神、文化诉求,是一...[详细]
-
《寻找旅行者一号》:镌刻在太空的诗意旅痕
翻开诗人王童的新诗集《寻找旅行者一号》,仿佛登上了太空船,遨游在遥远辽阔的宇宙间。诗人运用212个中外神话传说、66个中外典故、107个中外历史事件、141种高科技和天体宇宙现象,以空灵飘渺的诗句和虚...[详细]
-
军人“童年时代”的深情回眸
20世纪50年代,“军事文学”的概念被引入中国文学界。而“军旅文学”这一提法则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得以盛行。从“军事”到“军旅”的转变,表现出军旅文学创作观念上由“事”向“人”的转变,作...[详细]
-
及物性·亲切感·“腕力”
在生活日益碎片化的时代,特别是当我们被整齐划一地置于网络之中,一切都欲使我们变得更加规范化、更加标准化的时候,诗歌以其特有的方式构成了一种“解码器”,促使我们变得清醒、有活力。一2020年以来,不少“...[详细]
-
游园深处一梦惊——读孙频《游园》
《牡丹亭》中的《游园》一节,历来是文人墨客传唱不衰的经典篇目。孙频在新作《游园》中,既保留了“园”的经典意象,又赋予了“游”以现代的含义。时代的风云匆匆而过,南京的园林几经更替,到如今似乎依然留存着往...[详细]
-
史诗与史诗的深情对话
内容提要:作为国内第一部全景立体而体系化的小康建设的文学报告,《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是当代岭南的大史记,又是伟大中国梦的华彩篇章。作品通过建构以书写对象的史诗性存在相适配的史诗结构,以大量客观...[详细]
-
任性的“风暴”与失真的“温暖”
年轻的渡澜小说很难再用传统小说之定义去定义它,正如我们很难定义孙甘露,定义残雪,定义莉迪亚·戴维斯。我的意思并非渡澜已登堂入室,而是,渡澜小说堪称目下文坛的异数之一,我们宽容地接纳了她,及时送上了掌声...[详细]
-
“揶揄背后自有悲悯”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非同寻常、危机重重的年头。文学是社会最敏感的神经与脉搏。面对疫病这场人类命运史上并无硝烟却伤亡空前惨烈的战争,许多华文作家在成为名副其实的“坐家”后,以手中的鼠标为武器,借助互联...[详细]
-
挣扎于都市重力下的飞翔
程皎旸的小说集《危险动物》以中西文化混合、鲜衣美食的大都市香港作为叙事背景,塑造了生活其间的各色人物。他们苦苦挣扎要跳脱出自己的世界,并非想跻身上层社会,而只是想拥有作为一个普通人的资格,却又在绝望中...[详细]
-
重温《论语》:理解仲尼之光
第一次全文阅读《论语》已是大学一年级,读了李泽厚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很羞愧没读过《论语》,便囫囵吞枣读了一遍,浮出了一个亲切的孔子形象,一洗连环画《孔老二罪恶的一生》留下的阴郁印象。那是个渴求西学...[详细]
-
余华长篇小说《文城》:那些与生俱在的光芒
作家余华历时8年创作的长篇小说《文城》近期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在批评家与广大读者中引发广泛热议,有人盛赞“那个让我们激动的余华又回来了”,也有人指出“好故事不等于好小说”。在本文中,杭州师范大学...[详细]
-
欲与天公试比高——毛泽东长征诗词的意境
《长征》李可染/绘长征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的壮丽史诗,是党领导人民军队淬炼信念铸造军魂的雄壮活剧,也是中共党史的重要节点和鲜活图谱。毛泽东在长征途中诗情如潮逐浪高,挥动如椽大笔写下了诸多瑰丽诗篇。这些诗...[详细]
-
新媒介时代的理论思维
新媒介文艺现象纷繁复杂,而关于新媒介文艺理论却没有系统直观的论述,研究者往往执着于对一些表象特征进行归纳,而没有建构起真正可以有效阐释新媒介文艺现象的理论与批评。单小曦教授新著《新媒介文艺生产论》一书...[详细]
-
《一朵野花——陈梦家纪事》:一朵野花的吟唱
《一朵野花——陈梦家纪事》,王黎群著,黄山书社2021年1月第一版,68.00元王黎群大著《一朵野花——陈梦家纪事》一书近日由黄山书社出版,很是欣喜,墨绿色的封面,简洁高雅,与陈梦家其人很是相配。陈梦...[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