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家园:朱朝敏,走向大视野与大境界
朱朝敏是一个有阅读难度与评论难度的作家。她通过二十多年的文学创作,已经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学世界。这个文学世界具有可辨识度,当然也有混沌、暧昧、缠绕、庞杂之处。我这样说并非否定她的创作,而是说她的这个状态...[详细]
-
东北土地的魂魄书——津子围《十月的土地》人物析
津子围的《十月的土地》(1)讲述的是发生在东北黑土地上的故事,具有酽稠的东北味。津子围生于东北,长于东北,他对东北这片土地不仅熟悉,而且也充满了感情。这部小说或许是他倾诉这一乡土情感最放肆的一次写作。...[详细]
-
刘卫东:王林——解放区作家的另类写作
编者按:近几年来,经历和写作都难以被此前的文学史“归类”的王林被“发现”,解放区文学随之增添了新史料。抗战之前王林的创作受沈从文影响,小说题材集中于农村现实,以灰暗的笔触写了苟活于乱世的芸芸众生的挣扎...[详细]
-
足上的文章
女性的脚一向带有性的意味,古来不少诗词都写女性美而聚焦于一双纤足,如曹植、李煜、杜牧等人都曾在诗中有所表现,连一向严肃的陶渊明也写过“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悲行止之有节,空委弃于床前!”那样情灵...[详细]
-
笔底明珠闪“剑魂”
陈歆耕文思敏捷,满腹经纶,却自谦“愚夫”“半生落魄”。著作颇丰,小说、报告文学、人物传记、评论、文史随笔,诸体娴熟。我欣赏他对随笔文体基本定位的概述:评述与叙事结合,叙事服从于评论,为观点提供支撑,而...[详细]
-
纪检人写的纪检小说,到底什么样
每次看纪委通报,在拍手叫好之余,都会在脑子里转动两个问号:这个专门“请人喝茶”的神秘机构,究竟是怎么运作的?里面的“打虎英雄”,真实模样又会是如何?一直以来,都无专题小说和影视剧能揭开面纱。原创长篇法...[详细]
-
刘岸《古城驿》:动荡时代的人生画卷
《厦门文学》主编刘岸是一个成名已久的小说家。在创作《子归城》之前,已出版多部长篇小说。《子归城》的主体故事虽然发生在一百多年前的革故鼎新之际,地点又在丝绸北路的子归城(即古城驿,俗称古城子),小说还讲...[详细]
-
王方晨:“花局”生态下的心灵景观
《花局》,王方晨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年1月出版作家王方晨以勤勉和沉潜的劳作收获丰硕的成果,卓然立于当下文坛。他近日推出的长篇小说《花局》,承续和延展了他的创作风格和思考主题,笔墨虚实交融,营...[详细]
-
《续断编:金克木述生平》前言
过去是未来的镜子,别人是自己的影子。——金克木《倒读历史》 关于金克木的生平研究,目前所能看到的,除了一些零星片段的回忆文章,便是粗枝大叶的年表式描述,惜无完整传记行世。究其原因,大约和金克...[详细]
-
弋舟非虚构《空巢》:与孤独共情的书写
以小说创作闻名的弋舟近期出版了这样一本书:《空巢》,它的副题是“当代老年群体生活现状实录”,就是因为这个缘由不得不有的阅读,我也有点畏惧。有些让人无能为力的东西、注定无解的东西、无法救赎的东西,我不知...[详细]
-
直觉经验与当代文学史现场
舒晋瑜的《深度对话茅奖作家》是名副其实的“对话”,但与一般文化记者的采访又有所区别。其中的内容不是简单的信息传递和文化传播,每一个“茅奖作家”都是一个文学的现场,如果从文学的生产机制来说,采访、对话都...[详细]
-
掘进乡村的精神深处
当许多文学作品沉浸在回忆性的乡愁中时,深入乡村田野走访的沈念,已经把书写投向乡村正在发生的时代巨变。小说集《灯火夜驰》收录了沈念近两年深入湘南偏远瑶乡扶贫创作的5篇小说。他在小说中安静、客观地描摹了那...[详细]
-
对话批评:顾及“作品全篇”和“作者全人”
编者按文学评论的基本功能是阐释文学作品的内在逻辑与本质价值,以学术的方式探寻作品形象化描述背后的“话外之音”,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掂量出作品的斤两。一般来说,文学评论...[详细]
-
罗伟章《凉山叙事》:一部恢弘的彝族史诗
●摘要《凉山叙事》是一部反映大凉山彝族脱贫攻坚历程的长篇非虚构文学。作品聚焦脱贫攻坚主线,真实再现大凉山摆脱贫穷、移风易俗的艰难历程,既写出了大凉山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真实的彝族生活,记录了脱贫攻坚过程...[详细]
-
余耕:只有放下牵绊,才能成全自由
大约二十年前,我几乎每个周末都会驱车去一趟石景山田村。在田村附近有一座规模很大的废旧品收购场,这里杂乱盘踞着几十家废品收购站,从钢铁塑料到旧书、旧报应有尽有。写作《我是余未来》的时候,我与几位曾住石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