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绿绿:陈先发与《养鹤问题》
诗人陈先发是个孤独的人。大约十多年前,一帮诗人酒局后,叫嚣着来到在建的合肥天鹅湖畔闲逛。诗人们是这样的,他们经常没有目的地聚到一起。聚会并不有趣。他们深知此点,也厌倦群体,但依然这么做了。聚会不是为了...[详细]
-
中国“芯”的持久战
《归心》秦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我们生活的地球,陆地的岩石中富含硅元素,硅经过提纯、切割、抛光、清洗等工序,就成为了用来制造半导体芯片的晶圆。“晶圆表面镀膜和覆盖光刻胶,像是地壳被海水覆盖。光刻技术对光刻...[详细]
-
路遥《平凡的世界》田福军形象的艺术塑造:社会·历史·人心
2018年,国家授予路遥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称其为“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对于创作《人生》和《平凡的世界》等鲜明生动地描写我国改革开放全过程的路遥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详细]
-
雷默小说集《大樟树下烹鲤鱼》速评
生命的富余——雷默《大樟树下烹鲤鱼》项静看雷默的小说,不由自主地跟南方联系在一起,不唯地域,我们并没有什么严格意义上可以分享与理清的南方写作特质,只是约略地谈论一种写作的面貌。它可能是简约的因而是留白...[详细]
-
子嫣诗歌:人性神性诗性的深情吟哦
收到子嫣的诗集《素心待月》,细细读来,心生欢喜。这部诗集分为五辑,依次是“遇见本心”“遇见爱情”“遇见自然”“遇见生命”“遇见亲情”。仅从标题,就可看出这部诗集的情感取向。涵泳其中,透彻彻是素净心灵的...[详细]
-
中篇小说的世纪之路
中国新文学从产生之日起,便带上世界主义的性质。这不只在于由文言到白话的转变,更重要的是文学观念的革新。从此,出现了新的文体,新的主题,新的场景、人物和故事,于是一个新的文学时代开始了。以文体论,所谓“...[详细]
-
小说结局的十三种方式
八十年代,开始有很多国外现代诗被翻译介绍到中国来,记得当时读到史蒂文森有一首诗叫《观察乌鸦的十三种方式》,我们都觉得挺好,至少这首诗的名字起得特别好。乌鸦是一种鸟。后来我自己写小说也有些倾向于以数字命...[详细]
-
王宏甲《走向乡村振兴》:根植于土地的人民情怀
近段时间,报告文学作家王宏甲的出版新作《走向乡村振兴》。读了该书,我认为除了作品紧扣新时代发展脉搏,还因为作者带着理性的温热和感性的挚诚,娴熟地奏出历史、哲学、政治、经济、文化等多学科智识融会贯通的交...[详细]
-
内部的革命:陌生度、异质性和深沉感
一刚刚读完孙频发表在《收获》第2期的中篇小说《以鸟兽之名》,感触很深。又联想这几日读过的她发表在《十月》第2期的《天物墟》和《江南》第2期的《游园》,觉得孙频尽管是一个80后作家,但她已经是一位非常成...[详细]
-
关于散文:阅读、发现和表达
好的作品让批评者像发现音乐复调般那样看到环绕于文本之上的多重意义,甚而发现作者本人未曾预料到的潜藏于内部的东西。在我看来,读者、批评者、写作者,这三个身份最尊贵的结合和呈现是:让文学回归文学,不迷信权...[详细]
-
拨动心灵中最柔软的弦
洪深,我国杰出的话剧和电影艺术家,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对编剧、导演、表演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他对中国现代戏剧和电影的所作出的拓荒人的贡献是无可替代的。常州人文学者韩斌生先生,著作...[详细]
-
默音《星在深渊中》:星辰海底当窗见
传奇话本里墙头、马上是小儿女封闭生活空间的延伸,武侠小说里街头酒肆是独行侠们和群体联结的中转站,当代都市叙事里路边摊、小酒馆则成了疲惫职场人的瞬间乌托邦。一系列的环境层次一旦有了人的交流、情感和经验,...[详细]
-
纪梅:中国现当代诗歌中的城市书写
中国古典诗歌以自然和农耕文明为主要诗意资源和抒情对象,对城市的关注相对稀少。这种诗学传统绵延至今,使不少现代人即使步入工业文明良久,也将城市经验排除在诗歌(特别是抒情诗)范畴之外,或怀着各种二元对立的...[详细]
-
用平和的叙述淡化存在的荒谬——论尹向东的中短篇小说
从199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红痣》起,尹向东的创作始终在慢节奏的轨道上向前推进。不急于求成,不以数量取胜,更多地在构思行文上用力,题材视点集中,始终围绕着“康定小城”和“夺翁玛贡玛草原”两个空间精耕细...[详细]
-
张学昕:昭和十八年的“恨事”
一1960年代中期出生的全勇先,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曾以《白太阳红太阳》《恨事》《昭和十八年》等“抗战小说”引起文坛瞩目,后出版过一部现实题材的长篇小说《独身者》、两部短篇小说集《恨事》和《昭和十八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