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川面目》:与世界交谈的音
《山川面目》 李琬,漓江出版社在青年诗人李琬的散文中,总是会遇见一些颇让人动情、但又不免为之揪心的时刻,让习惯于稀松平常之事的我们的心灵,经历一次次小小的地震。在十六岁夏天从怀化到吉首的长途...[详细]
-
“装得下世间的希冀和恩怨”
川南作家杨雪曾坦言:“写作的意义,除了能带给人们希望和憧憬,还要为人们带来心灵的愉悦和自由,最大限度地开启人们实现梦想的伟大道路。”在实现写作愿景及其意义的长途跋涉中,杨雪以推心置腹恳谈的人文姿态,透...[详细]
-
李浩:“寓言”的可能性
“寓言”是古老的,它几乎和文学的诞生一样古老,而且不断地发育和变化,贯穿于近乎整个的文学史——因为从文学的诞生之日起,文学就承载着人类“表达情感情绪”和“言说生活认知”的两种功能,而“言说生活认知”的...[详细]
-
万玛才旦:清瘦前行
万玛才旦不只是个电影导演,也是一个作家。确切地说,他先是一个作家,后来才成为电影导演。小说集《乌金的牙齿》收录了他13部短篇小说,虽然都是藏地的人物和故事,但也称得上风格多样,和电影中呈现的浓烈的艺术...[详细]
-
《伊春》的正确打开方式
“那些原本粗糙的景物在越来越趋于光滑的进程中穿过短暂的黄昏沉入漫长的黑暗。”物质的实感正在消失,随着它在时空中的移动,它们成为没有颗粒感的景物,然后在丧失深度与外延的可能之后,遁入黑暗,成为无。当一位...[详细]
-
老藤小说的地缘美学密码——以《北障》为中心的考察
我曾在2017年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论述了老藤小说官场书写的“结构性困境”。作为老藤最有分量的作品,官场书写的内容特质,源于他丰富的经验积累,而此种题材所带来的“结构性困境”,既是对老藤艺术创作的极大挑...[详细]
-
戏剧领域生活的艺术表现——陈彦小说论
摘要:陈彦小说开拓了当代文学题材新领域,使读者领略到秦腔演员和后台的生活风景。他的小说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揭示人的生存理想和人性之美,渗透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作品以日常叙事为主,但普通平凡的生活也充满了...[详细]
-
郑小驴《去洞庭》:罗网、沼泽 或欲望之海
郑小驴的长篇小说《去洞庭》,甫一开篇便是一桩人们耳熟能详的快递员入室侵犯案。在今天这样的媒介时代,这一类的新闻事件总是层出不穷,而那些稍显耸动的题材,总能成功吸引人们的注意力,一时间也成为各种故事的生...[详细]
-
孙秀翠诗集《生命的颜色》:衷情的倾诉
孙秀翠诗集《生命的颜色》(作家出版社),不仅赋予生命以颜色,也为诗歌点缀了色彩。既是诗人对美好生活的描绘与赞誉,也是对未来前景的向往与追求。孙秀翠是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副社长。作为编审,她多年从事出版业...[详细]
-
《有生》:对生命的深沉关怀
作为一部大体量且厚重的优秀长篇小说,《有生》所表达的东西是极丰富的,是多维度的,故事中隐含着事件性,不可轻易概括、总结和归类。《有生》所呈现的,比人们日常谈论的现实更辽阔、也更真实。小说起始于主人公祖...[详细]
-
那些读书人为何漫步林间
读《北方有棵树》,最直接的印象是,此书充满了浓浓的文卷气。对于有些读者,或许会产生一种有趣的阅读体验:有时候,书中的描写和抒情首先令人联想到的,不是彼时彼刻作者置身的那个具体的物理场景,也不是自己曾经...[详细]
-
从人文向度探究现代文学
此书以“转型”加“人文”来探究人文向度上的现代文学精神,展现出令人信服的文学史再建构的路径。面对中国现代文学,史事史料构成芜杂纷繁的文学史现象,总要有思路和线索才可以统合为“史”的模样。换句话说,总是...[详细]
-
莫言的使命感
人民文学出版社做了一件好事,把莫言的中短篇小说新作汇编为《晚熟的人》出版,尤其是其中还收入若干尚未在文学刊物上面世的中篇小说《晚熟的人》《红唇绿嘴》《火把与口哨》《贼指花》等,几近本书的一半篇幅,这就...[详细]
-
《大黑山传奇》:大黑山下的奏鸣曲
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黑山传奇》共有六十多万字,分成上、下两册,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起云涌,讲述了共产党人的光辉历史,纵横捭阖,气势磅礴,以六十年的时间与空间跨越,组合成一幅壮丽多姿的锦绣画卷,动人...[详细]
-
中国神话的文化解码与多维重构
主持人语“三星堆遗址考古的重启,进一步印证了《山海经》神话世界的真实性,特别是一株青铜神树,上栖九只鸟,与《海外东经》所记极相似,一时惊艳世界。《山海经》与三星堆遗址似乎处于三千年前同时代的文化。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