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翠诗集《生命的颜色》:衷情的倾诉
孙秀翠是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副社长。作为编审,她多年从事出版业,在书山文海中磨砺出一颗“钻石心”,常年累月保持“一团火”精神,策划并编辑出版了“十二五”和“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系列丛书数十本,获得多种奖项。同时,她也一直在努力追寻精神境界的圆满,实现心灵的淡定与平和。从2015年下半年开始,诗歌突然闯进了孙秀翠的心扉。于是,她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修炼心性,读诗写诗,《生命的颜色》终于如约与读者见面。
诗集共收入诗歌207首,以春夏秋冬四辑映照人生四季,山川河流、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文化古镇、公园街景、乡间田野、花草树木……诗人将世间万物和人间冷暖放在心间,带着岁月的风尘,携着沧桑的历史,借着人间的烟火,向我们扑面而来。
《生命的颜色》刚一结集,便好评如潮。业内人士、书画家、朗诵家、文创人等,纷纷发挥各自优势,为诗集作序、点评、行书配画、吟咏诵读。据悉,《生命的颜色》已获得首届“中国青年作家杯”诗歌组一等奖。
孙秀翠的诗意,不仅来源于她的行迹所至和对自然界的深度观察,更是她对人生的切肤体验。孙秀翠对生活的感觉是细腻而敏锐的,这使她的抒情并非浮在表层,而是顺着事物的肌理丰富而饱满地娓娓道来,开合有度,清新明朗,蕴含着女性丰沛的情感和岁月静美的韵致,给人以艺术享受和精神陶冶。
作者对激情和理性拿捏得恰到好处,在外界事物、人文精神和文体升华之间保持张力和平衡。加上她那理性的力量对诗歌的介入,使得她的诗歌人性与理智齐飞,温和而热情,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对青春的怀想、人生的感悟和周遭境遇的哲思,呈现出一种丰盛繁复的诗歌景象。在孙秀翠的诗歌创作中,并没有回避磨砺与苦难,而是进行一种诗性的回顾与反思,抒写自己对于自然界和人生价值的理解,这使孙秀翠将生命中那些精神的东西得以喷发,使她的诗歌具有了自我的文化精神向度。
从诗歌中可以看出,孙秀翠在创作中始终保持着一股热情,使每一首诗都有一定温度,这种温度来自于她对人生磨砺的面对与理解,来自于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在追忆过往和反思人生的同时,构筑起丰润而质朴的篇章。在静水流深的背后,我们总能感受到岁月流逝后的宁静。然而,面对沉寂,我们却听不到孙秀翠忧心忡忡的叹息,她只是平静地接受,用心感受现实生活中那份静谧。但在平静中却不失美感,孙秀翠在叙述中触景生情,不时有感而发,总能让人眼前一亮。比如,她写到雪,会让人有雪花在眼前飘落的感觉;写到树木,会让人看见绿色,听见鸟鸣;写到花朵,会让人闻到芳香,瞧见蝴蝶起舞……使读者通过阅读作品,由生理传达到心理,由感上升到悟,实现精神飞跃。
有人说,比天赋和才华更加难得和重要的是诗人的人生经历和阅历。孙秀翠出生在山东莱阳,山的开阔与海的润泽,孕育了她质朴的性格,坦率直爽,热情大方,雷厉风行,干脆利落,这是世界对她最珍贵的馈赠。孙秀翠的笔触,只要涉及到家乡,就显得爱意浓浓,她写对故乡的远望与思念,写故乡的温暖与愁思,写对老屋、庄稼地、苹果园的款款深情,那些纯朴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动容和感怀。更多的,她是写乡亲们的生活和劳动,让亲朋、乡邻、伙伴等,都活动在流逝的岁月中,重现捡麦穗、扒红薯、掰棒子、点花生的原始场景……使读者随着她的笔触,身临其境般地进入到乡村田野,无异于乡间田园的一次切身旅行。
《生命的颜色》五彩缤纷,画在天上,绘给大地,刻在心间,将所有与她交汇的灵魂赋予诗般的生命,诗如其人,娟秀,刚毅,高尚,美不胜收。
大地慈悲,生命的颜色由您描绘!愿您听到小桥流水的声音,愿您听到青苗拔节生长的声音,也听到艳阳高照的新时代,也听到诗人倾吐衷肠。在这个美丽的家园,我们需要听到这些回声,就像母亲听到孩子的呼唤,大地感受到春暖花开时的暖阳。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