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程绍国《人们来来往往》:妙趣横生背后的严肃思考
2021新年刚过不久,就收到了温州作家程绍国最近出版的中短篇小说集《人们来来往往》,其中有他近些年发表的九篇作品。于是,依该书所列顺序一篇一篇地读下来。但,比较特别的是我明明在读着《人们来来往往》时,...[详细]
-
康定:作家们的原乡记忆和故乡神话
近年来,康巴作家群为国内文坛奉献了不少佳作。作为一个以四川甘孜州藏族作家为主体的文学创作群体,像意西泽仁、达真、格绒追美、尹向东、高旭帆、雍措等,围绕康巴的一切,建构出了一个别致的“本土世界”,为读者...[详细]
-
站在时代的“街心”——王方晨写作印象
王方晨在《老实街》后记里说:“正像我写乡村,会有两种目光。我写城市,写济南,也应如是。”这番话透露出他身在的立场,“两种目光”可做多重角度的审视:向后可以看得见来路,向前则朝向将来,向下则是此在的生活...[详细]
-
走在阳光灿烂的诗意里
少年时代,我从家人和老师那里知道,河源有个作家叫程学源,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热爱文学,尤其喜爱诗歌。后来,我从媒体得知,学源先生担任过我国驻斯里兰卡特命全权大使,为国家外交事业做出过贡献,现任中国侨联...[详细]
-
韩欣桐:《考工记》的叙事风格和历史逻辑
一、精简叙述背后的历史观一九四四年秋末,陈书玉历尽周折,回到南市的老宅。这是王安忆的长篇小说《考工记》中的第一句。这一句话由三个短句构成,直爽且毫无保留的分别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主要人物以及重要...[详细]
-
王兴舟《梦里 有几朵花儿在开》:告诉你散文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
散文最宝贵的品质是什么?是真。散文之真,在于内容真实。内容真实,就是不编造,不虚构,基本事实要真实。当然这不是要求散文必须亦步亦趋地复述生活,那是新闻报道而不是文学创作。散文之真,在于态度真诚。为人要...[详细]
-
杜卫东《山河无恙》:惊心动魄的命运交响
伴随着2021年的第一场春雨,《山河无恙》横空出世。所以说它横空出世,是因为这是第一部以大健康为题材的都市生活长篇小说。在全民健康已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正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抗击新冠疫情已取得阶段性成...[详细]
-
图像、叙事与义理:梁小曼诗歌的锋芒
女诗人梁小曼的诗着墨很重,她叙事、画图,在事件和图像背后,是浓烈胶着的情感,是对人、自然、现实深沉的思索和批判,是对真理的昭示和追求。一可以确定的是,每一首诗背后都是有故事的,故事在被清洗过的语言后面...[详细]
-
作为群像的一代人——评万方《你和我》
万方的《你和我》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作品,也是最近几年我个人读到的最好的传记作品和非虚构作品之一。正如作者所说,她不仅仅是写曹禺先生,也不仅仅是写方瑞先生,她写的其实是一代人的群像。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的...[详细]
-
《胶东散文十二家》总序:愿君多采撷
小时候,在农村,每临年终岁尾,大队小队的场屋里,噼里啪啦的算盘声响成一片。那里承载着丰收的喜悦和一年劳动的收获。在年少的我看来,那是一曲最动听的音乐。幡然三十年已过,断然致仕,于退休之余,建平台,办微...[详细]
-
坚守中的回望、凝思与嬗变
刘仁前的“香河三部曲”绵延数十年,打造出了一定范围内口耳相传的文学世界。近期来,其又以一束短篇小说《香河纪事》和一部中篇小说集《香河四重奏》再度出手,对他所钟爱的香河进行了更为深切的解剖与描写。刘仁前...[详细]
-
深情书写跨越千山万水的“山海情缘”
何建明的报告文学作品《诗在远方——“闽宁经验”纪事》(宁夏人民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深刻展示了“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经验”对于扶贫脱贫攻坚战的伟大历史意义。作者自2019年起,多次在宁...[详细]
-
一部鲜活而厚重的党史教案
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历时10年,建成全长1500多公里的红旗渠。半个多世纪后,这条水渠依然盘绕于太行绝壁,持续为人民群众送来幸福活水。物质意义上的红旗渠,已然完成并续写着它的使命,而精神意义...[详细]
-
韩松刚:《民谣》的“异质性”
《民谣》是一首关于动荡年代的歌,是王尧关于“我”和世界的感受、洞察和记录。“民谣”代表着什么?代表着对记忆的回溯、对生命的思考,代表着对生活的感观、对自由的向往,也代表着这种自我的表达被接受、被流传。...[详细]
-
胡竹峰:霜雪落纸 心澈澄明
“茫茫白雪,林木疏落有致,像水墨画,又有文章的风致。辑得文稿,书名索性叫《雪下了一夜》,似乎也清隽,毕竟自然风味。”寥寥几语,颇有一点意味,听起来这是个随性自然、风姿自来的书名,但若一论,其里或许含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