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觉经验与当代文学史现场
克罗齐特别推崇“直觉”,这一观点也符合舒晋瑜所做的工作,甚至可以说,这是她能够从寻常的采访工作中超越出来,达到与作家们进行对话的前提。在许多学者那里,似乎逻辑、理智等才是知识的来源,而克罗齐认为,直觉与想象、个体和个别事物均为知识的来源。舒晋瑜善于运用自己的直觉去体会一个作家所处的时代语境,然后从直觉出发,走到作家的内心深处,唤起作家对自己创作历程的回顾。
在这本书中,还有作者与批评家的对话,舒晋瑜力争还原历史现场,既能积极回应公众热切的阅读期待,同时也能将文学的时代精神和面貌全面展示出来。这也具备克罗齐所说的:“直觉在一个艺术作品中所见出的不是时间和空间,而是性格,个别的相貌。”也正是从此处出发,让我们能够在她的对话中,读出茅盾文学奖作为一种穿越时光的独有的“阐述”,以及其背后的作者立场。在本书中,我们读到很多鲜为人知的当事人对整个历史的记忆性回顾,也有对当年场景的不同阐释,与批评家的对话一方面补充了作家的遗漏,同时与之形成互证,两个场景之间构成时间与空间的互文关系。使得该书既有学术价值,也具文化时事价值,体现了两者的互动,同时补充了各自有可能的短板。
在另外一层意义上,该书还是当代文学史料的集大成者,具有文献的价值。在这本书中,舒晋瑜敏锐地捕捉了当代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和批评家,留下了当代文学的现场。在舒晋瑜的对话中,她做了极充分的工作,因之,每一个作家和评委都是一个个艺术形象,而不仅仅只是作为一个现实中的参与者。沟通则是所有高质量对话的前提,舒晋瑜面对自己的对谈对象时,将对话变成了艺术。
此外,在这本书中,除了作家和批评家的艺术形象,还有作者本人作为另外一个艺术家的形象。舒晋瑜的采访艺术,强化和升华了她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所必备的基本素养。“艺术家必须是思想和行动的世界的参与者,正是依靠这种参与,他才能通过亲身经历,或根据对别人产生的同情心,来充分体验人世沧桑。”(克罗齐语)也正是怀着一种强烈的时代参与意识,以及与时代脉搏共振的体验与直觉,才能让一个个获奖作家和批评家说出他们自己的心声,这些声音合到一起,构成了我们的文学景观,同时勾勒出一个大时代的文化万象。
(编辑:moyuz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