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彦的文学观和方法论浅议
摘要:陈彦创作的文学观和方法论,可以从现代文学纵向影响和当代文学横向比较的角度,以及小说和戏剧两个维度进行探讨,即“为人生”和“在人间”。他主张文学介入生活、文学改造社会,提倡现实主义写作,努力开拓文...[详细]
-
论小说《风马》中的民间话语及其意义
尹向东作为一名成长于康巴地区的藏族作家,在近几年异军突起,创作了一些反映康巴藏族人历史与现实生活的小说,曾获第九届四川文学奖。他的长篇小说《风马》可谓其创作风格的集中体现,通过民间话语打造了一个人神共...[详细]
-
东北作家群重新崛起的亮色与希望
苍茫辽远的大草原、堪称草原宝典的“神圣族规”、神秘而独特的老祖母、塔头滩上著名的拉嘎老古庙,以及彪悍的“汉哥”和“把头”、如铁旋风一般飞旋跑过大草原的猎猎狼队……一行行看似沉静的娓娓叙述中激荡着雄性气...[详细]
-
一个敬畏生命的人物 一把支撑信仰的伞
胡学文善于写乡村,他的《有生》写了百年的乡村变迁,写了乡村现实的人生百态,但这部小说分明与我们所熟悉的乡土小说有着不一样的面孔。所谓乡土小说,是关于土地和家族的主题,是关于农民和农事的写实性书写,《有...[详细]
-
长篇小说的结构问题
当我们谈论长篇小说,我们谈论的是小说中的故事、命运、人物和思想,当然更包括这些要素如何在名为长篇小说的文体中被巧妙、有效地充分实现。一部长篇小说的生发点,不同的写作者自有不同的偏好与习惯,比如余华在《...[详细]
-
艰难而轻盈的“有生”
胡学文立志以一部表现家族百年的长篇小说表现他对中国乡土社会的理解,这意味着,他将“史诗性”作为自己的追求。对于小说家而言,“历史”一直是念兹在兹的诱惑。诚如批评家南帆所言,“以文学的形式叙说历史,这是...[详细]
-
土地一般的厚重品格
湖南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十月的土地》是一部洋溢着浓郁的东北地域风情的现实主义长篇力作。小说围绕章氏家族三代人在这片土地上演绎的悲欢离合,以富有中国气派的中国叙事,讲述了一个典型而独特的中国故事,具有鲜明...[详细]
-
在苦难中追求光明
郇华民是苏北、鲁南地区现代教育的重要奠基人和开拓者,自20岁创办刘湾小学开始,他就将全部身心都投入革命教育事业,并为之奉献奋斗了一生,被人们高度评价为“大写的教育者”。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江苏人...[详细]
-
“非虚构”与《张竞生传》意义的阐释
“非虚构”文学正式走入中国读者的文化视野后,诞生了一大批代表作品。这些作品中,张培忠的《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是一部具有典范意义的“非虚构”作品。《张竞生传》之所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是因为它在“非虚...[详细]
-
吴岩的《中国轨道号》:记忆决定未来
我第一次听到“中国轨道”,可能是二三十年之前了。吴岩说他构思了这样的一个小说,写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就把一个航天员送上了天,但是由于技术问题,下不来,一直到了改革开放,他还在地球轨道上转圈。这无疑...[详细]
-
塑造现代文学格局的“大学叙事”
自2006年陈平原首倡“文学史视野中的大学叙事”以来,学界大学叙事研究异彩纷呈,但相关专著暂付阙如。而今,李洪华新著《20世纪以来中国大学叙事研究》由上海三联书店付梓,填补此研究领域专著空白。该著凡六...[详细]
-
朱锐泉评《红楼内外看稗田》︱古典小说的文学血脉与文化折光
《红楼内外看稗田》,陈洪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年版,88.00元《红楼梦》的阐释是不是已经题无剩义?古典文学研究如何推陈出新?南开大学陈洪先生的《红楼内外看稗田》一书(知识产权出版社2020年版)...[详细]
-
在时间的风暴中叙述——读余华的《兄弟》
《兄弟》的阅读经验包含着一个批评的假设,那就是这部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一幅时代的画像。对这部作品的分析、阐释和判断都同这个假设有关,某种意义上都是对它的测试和修正。书名和作品再现的两个时代暗示,这幅画像不...[详细]
-
樊星:打造大国重器的可贵记录
在叶梅的新书《粲然》的封腰上,印着两行醒目的广告语:“全景式展示中国第一个大科学装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始末”。就这两行字,足以引人注目。想探究人的起源、地球的起源、宇宙的起源,一直是人类的渴望。从...[详细]
-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文非主要创作短篇小说,题材集中在往返于城乡之间的底层群体。他的小说与一般的底层小说不同,从来不先入为主地设定某种社会矛盾,也不会符号化地塑造某类人物形象,而是通过明净深情的语言,精巧高妙的结构,深入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