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世界反贫困事业留存中国村级样本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十村记:精准扶贫路》丛书(以下简称《十村记》)选取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十个...[详细]
-
曾剑《向阳生长》:个体记忆中的乡村图景
曾剑的小说以浓厚的乡土情结著称,作为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尤其强调生活对创作的巨大影响。他坦言自己不懂什么技巧,而是在“写生活”。这种看似朴素的文学观念,将他与绞尽脑汁编织故事的作家区别开来,使他的...[详细]
-
军旅记、家国观与哲思录
品读赵琼的诗歌,心灵总能为之激动不已,这些长短错落的语句勾画出了宽广深邃的意蕴世界。在雄浑辽阔的边塞关隘,在冰天雪窖的训练营地,繁密的军旅意象诉说着一颗时时牵挂的赤诚之心。生于斯、长于斯的晋南山川风物...[详细]
-
牛庆国诗歌印象:疼痛与思念
我想一个诗人,或是某首诗歌绝不能靠人为的划分来区别其流派的归属,那本身毫无意义。但是,如果要将牛庆国的诗歌归入一个派别,我认为“新乡土”的痕迹更浓重一些。在他的诗里,父亲和母亲在一个叫做“杏儿岔”的山...[详细]
-
“背时”的读书人唐诺
《声誉:我有关声誉、财富和权势的简单思索》唐诺著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诺这个老头儿,啰嗦,扯淡,想得太多,总之,是个背时的人。唐诺有个“两千本的奇迹”的说法。根据他在台湾的出版经验,综合成本和收...[详细]
-
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史诗
被称为“高原明珠”的滇池,是昆明的母亲湖。没有滇池,就没有四季如春的昆明。古往今来,赞美滇池的诗词文赋,可谓汗牛充栋。明代被发配到云南的四川籍状元杨升庵泛舟滇池,留下了“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详细]
-
“70后”作家的情感结构与叙事诗学——以魏微创作为例
内容提要从1994年步入文坛以来,魏微始终将“70后”代际生存情态作为写作的核心与重要题材,写出了一代人的成长、青春、情感、生活、命运及其与宏阔时代节奏同步的变迁。在日常生活叙事中,她通过成长书写以及...[详细]
-
行囊里究竟有没有那盏孤灯
在众多诗歌意象中,“夜”,无疑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庞大最安静的。我最初读到梅森先生的《听夜集》,至今已有两三年了,初读时,也只是粗略翻阅了一下,并没有“心里长草、静思往事”那样去细品研读。现作者将其出版...[详细]
-
丁东亚:这人间有茫茫无用的深情
优秀的诗人能够借助想象与生活意识将人们引向另一种生活,同时通过自我挖掘或敞开,完成深入生活写作的可能。尽管他们事实上与生活中的事物存在着某种界限或隔阂,在竭力趋近生活本真的过程中又被限制。海德格尔说,...[详细]
-
刘恒:男人梦——评蒋泥的小说
《小说月报·原创版》2021年2期推出了作家蒋泥的中篇《布局》,并被《小说选刊》2021年4期转载。正如刘恒先生所说,蒋泥的小说其实写的是“男人梦”。梦想的背后,隐藏着的是欲望。欲望是一柄双刃剑,它是...[详细]
-
主体性凸现的诗意架构与创新
峭岩的长诗《七月!七月!》打破了多年来重大体裁叙事的窠臼,不再是编年史的分行,不再是政治术语的叠加,不再是廉美颂词的堆积,而是高扬诗歌的主体性原则,塑造了一个融个性与共性为一体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全诗...[详细]
-
城市生活的想象与表达
一说到城市,我们就会想到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这与传统的农耕文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形态。农耕文明大家都比较熟悉,在此就不再多论。商业文明随着城市化浪潮的到来,可以说“横扫千军如卷席”,我们这些以前的乡村人...[详细]
-
《鹊桥仙》:“荡发荡发”的故乡、梦与记忆
故乡的形象曾经出现在大学刚毕业初习写作的萧耳笔下。和无数想用写作来慰藉或是发掘自己的作家一样,萧耳太清楚故乡的题材是一个矿藏,在那里自己孤身与所有的可能性共存。但提笔容易,落笔却注定艰难,那意味着要了...[详细]
-
鄢莉:闲笔·闲情·闲趣
阅读阿袁的小说是需要一份从容和耐心的。譬如本期选载的《有一种植物叫荚蒾》,小说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悬念:高校才子小周为什么会选择才貌平平的孙庭午为妻?然而,正当你想顺着下面的情节寻找答案时,却会大大地失...[详细]
-
病态心理的文学表现及其文本困境
高惠芬长篇小说《银手镯》描写了一批心理疾患者的沉沦与拯救的故事。出版社在小说扉页上标上“中国版《罗威的森林》”的推荐语。客观的说,小说显然远没有达到村上春树《罗威的森林》的艺术高度,当然,其构思理念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