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城》与《有生》
《文城》,余华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21年3月第一版,59.00元《有生》,胡学文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1年1月第一版,128.00元对余华的新书《文城》有一种评价的声音,即,它可能是好故事...[详细]
-
《中国当代文学简史》:一路导览文学的风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重写文学史”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洪子诚、陈思和等人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就是这一思潮的重要成果。尽管学界在“文学史有无必要”或“如何重写文学史”等问题一直没有形成共识,但...[详细]
-
叶迟:我们在失败的边缘试探
很久没有叶迟的消息。宇宙有很多凄凉和璀璨缤纷落下,遮掩他的行踪,覆盖我们联络彼此的念头,然后春夏秋冬一年又一年。但我知道他在那里,在写作,很坚持。他的名字有时从眼前掠过,有时我读到,觉得还可以更好一点...[详细]
-
宁肯《蓝牡丹》:短篇意识与时代微光
国内的文学期刊,大多以中短篇为主,尤其是短篇,几乎占满了文学期刊的一半版面,其产量不所谓不高。但同时,我们又很难看到真正动人的优秀短篇。目前大多数短篇,只是小说篇幅的缩减,并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短篇意识...[详细]
-
当悬疑小说家遇到“地方志”作家
小说家李建新“为了生活,近两年不得不写一些不入流的悬疑小说,以求多些销量”[1],而一次当他回到老家,听说了老同学杜迎春被杀事件,并“像个业余侦探”似的一路追寻,“在县城的最西南角找到了这个叫大足底的...[详细]
-
《星在深渊中》:深渊里的慈悲之光
《星在深渊中》是默音辞去编辑工作之后推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这是一本写给都市里的年轻人的书,传递出新鲜的文学气息和时代感。小说以一名公众号写手陈晓燕的非正常死亡作为开篇,让读者从一开始就神经紧绷、疑窦丛...[详细]
-
房伟《血色莫扎特》:90年代的“创伤史”和“浪漫史”
20世纪90年代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我在《九十年代断代》一文中曾经说:“相对于1980年代的被热议、怀念和讨论,1990年代反而像是一个历史的遗迹被封存起来了。”但事实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尤其是出生...[详细]
-
当代诗歌不同的侧面
一转眼,2021年的春节已经过去,春天重回大地,草长莺飞。2021年第三期《诗刊》为我打开了一个精彩纷呈的诗歌世界,让我再次感受到汉语热气腾腾的生命力。在上半月刊的“读诗”栏目中,王家新的《黎明》既有...[详细]
-
乡间生活的传奇活力
刘赋的小说以形形色色的乡村悲喜剧写出了故乡的深长叹息,《父亲的土地》写鱼米之乡的农民的心酸往事:政治运动的折腾、乡村干部的瞎指挥,加上赋税重,还有家族矛盾,纠缠到一起,化作一个个梦想幻灭的深长叹息。小...[详细]
-
初心不改著诗魂
说起《七月诗选》,知道的人并不多,因当年只印了8000册,但机缘巧合,我有幸得到了一本。可惜当年获得此书时并不怎么上心,随便搁在书架了事。现在重新打开细看,不禁让人眼前一亮。首先是诗集名称富有匠心。七...[详细]
-
控制与震荡的小说技艺
收割梦境,听上去不可思议,因为它暗含了生产性。只有批量造梦,才能机械收割。鲁敏的全新小说集《梦境收割者》,收录十则故事,它们也暗合作家的创作观——“以虚妄为业”。虚幻作为现实的副产品,反之又形塑现实,...[详细]
-
侦探小说中的“罪与罚”
《中外文学中的“罪”研究》,袁洪庚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11月第一版,68.00元长久以来,侦探小说作为通俗类型小说处境尴尬,既要面对读者得鱼忘筌的薄情,又要遭遇批评家高高挑起的眉毛:读者获得解...[详细]
-
大象进来了——我看张柠的“才子书”
中国文学史上的所谓才子书之名,最有名、也许也是最早命名而流传至今的应该是金圣叹的才子书。新文学革命的领袖胡适竟称金圣叹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人。鲁迅则对金圣叹其人其文皆多予否定负评。这一来金圣叹在晚近...[详细]
-
《无杭》:一场少年成长的篝火欢宴
青年作家江映烛的长篇小说《无杭》,是一部风格独特的成长类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典故琳琅,伏笔纷呈,将一个少年的成长历程完整呈现在读者面前,给读者提供了巨大且多维的解读空间。《无杭》分为中学篇和大学篇两...[详细]
-
一幅众声欢唱的乡村画卷——读《暖夏》
2020年,我国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在这项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当中,广大中国作家以不同方式深入脱贫攻坚一线,用自己手中的笔真实记录下了这段历程与这份情感,创作出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王松的长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