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频《鲛在水中央》:话语禁忌背后的心理剖视和时代寓言
《鲛在水中央》是继中篇小说《我看过草叶葳蕤》[1]、《松林夜宴图》[2]之后,孙频近年来再次发表在《收获》上的又一部重要作品。值得指出的是,孙频不断将笔触深入到“精神困境的深度勘探与透视”[3]当中,...[详细]
-
李德南:纪实、虚构与抒情的辩证
在葛亮的小说创作中,《朱雀》《北鸢》作为他书写近代历史的“南北书”,在出版后都曾引起较大的反响。这两部长篇小说,有很多内在的相通之处,也都各具特色。南京是《朱雀》的叙事空间,也是这部小说的主角之一。通...[详细]
-
何平:“我想给你一切,可我一无所有”
几年前一个年轻人通过软件延时发出留给世界的最后一条信息。其后数年,这条信息的留言区成为一百多万人倾诉的“树洞”。网络上有多少这样大小的“树洞”?应该很多。我大概检索了以各式“树洞”命名的微信公号,就有...[详细]
-
麦城:一个把诗当作飞船的巫师
正如对他极为赏识的圣伯甫所说,他就在极端边缘的地方,为自己建造起式样异乎寻常的司令台。——泰奥菲尔·戈蒂耶《回忆波德莱尔》重庆诗人李海洲听说我要写写他的酒友麦城,颇有些不放心,怕我写得不好玩儿,特意给...[详细]
-
对于汉语小说现代性生成过程的扎实考察
《语言变革与汉语小说的“现代”生成》的作者陈迪强2007年至2010年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的博士学位时,我是他的指导老师。他的博士学位毕业论文写的就是考察清末至五四小说语言变革方...[详细]
-
《邮轮碎片》阅读笔记 |“碎片”:方法或意义
在卢卡奇眼中,曾经有过一个“总体性”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日月星辰即可指示人生道路。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整体性的世界分崩离析了。人类再也无法在现存世界中得到任何关于“总体”的“全息影像”。于是长篇小说...[详细]
-
孔见《海南岛传》:异质的叙事
海南岛的四围,碧波浩瀚,海洋和对岸的广袤大陆,把它的历史挤压在一部部典籍的角落,与这里的海天一样,它充满着一种外人难以领略的神秘感,也让一代一代岛民无法摆脱某种边缘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岛民有一种被...[详细]
-
《戴口罩的春天》:抗疫日夜的60处心灵屐痕
《戴口罩的春天》张洪芳著吉林文史出版社2020年10月诗集里的这60首诗,皆是张洪芳写在疫情期间。这些诗在深秋再读,犹如遇见离别枝丫的秋叶,除了给了大地遍地的金黄,还令岁月多了些深邃,添了份静谧——像...[详细]
-
《花事于人渐有涯》:人事年光应共惜
《花事于人渐有涯》,申瑞瑾著,中国经济出版社2020年1月第一版,49.80元我一直很羡慕长于散文写作的人,有人说散文不难写,怎么写都行,但我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写文章就像走路一样,路当然每个人都会...[详细]
-
《交响乐》:文学书写战争的新视域
《交响乐》是一部饱含了深厚的民族精神,而又呼应了强烈的时代呐喊,回旋着激越的中国主旋律的宏大交响乐章,充分展现了王筠作为一个军旅作家的使命与担当。王筠服役过的部队,曾是长津湖战役的主力部队,因此,将这...[详细]
-
思想“目镜”下的文学景象
“晚清民初,有高度、深度和宽度的精神活动,主要多由思想学术所承担,而非通俗文学。”读到李振声先生新著中的这句话,作为所谓“文学从业者”中一员,我立刻感受到A.E.豪斯曼说过的那种“沿着人们的脊椎造成的...[详细]
-
《海南岛传》:诗意的书写 深情的凝望
当我读罢孔见的新作《海南岛传》,心潮难平,蓦然想到,这部作品首先打动我的是它浓郁的诗情。作为“丝路百城传”丛书中的一部,《海南岛传》首先是一部贯通古今的地理和传记之书,同时,也是一部诗意之书。孔见是从...[详细]
-
刘杨:在想象的旅途中激活语言
近年来,浙江文坛涌现出一批“八〇后”“九〇后”的新生力量,他们逐渐褪去了青春写作的矫情与伪饰,又不同于某些作家试图以书写艰难苦恨而转型,反而始终葆有江南文化滋养下的灵动与诗意。从本期的几篇文本来看,虽...[详细]
-
《康巴》:时代大裂变中的人性思考
《康巴》是藏族作家达真的长篇小说,是作者的心血之作,呈现了独特的藏族文化,和清末以来康巴地区的大巨变。其故事传奇,场面宏大,视野开阔,激情张扬,结构独特,角度新颖,是一部让人读起来放不下的小说。其中,...[详细]
-
晓苏《去一个叫龙坪的地方》:扶贫叙事的新探索
收到新出刊的2020年第10期《长江文艺》,我首先读了晓苏的非虚构作品《去一个叫龙坪的地方》,一下子就被它深深吸引,按捺不住打电话向晓苏表示赞赏,并随手写下这篇短文以表欣喜。今年是中国脱贫攻坚这项伟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