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线》的情义叙事与历史逻辑
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段和历史情境中,其主体属性总是在“小我”和“大我”之间,不断地来回性迁移。不仅人的主体性总是在“情”与“义”的取舍与转化之间得以建立;历史逻辑的合理性也必然在这两者的转换中得到说明。因...[详细]
-
洪鸿散文集《岁月生出的杂念》:生活、文学和远方
我和洪鸿先生素昧平生,但神交已久,对他的了解,完全通过他的文字。对文字的品读和仔细揣摩,就有可能洞察文字深处的种种情绪、种种风蕴,作者的内心,完全寄托在这些活力异常的文字里。读洪鸿先生的散文集《岁月生...[详细]
-
雷雨:乘风破浪的王忆
王忆的创作似乎迈入了井喷期,她在出版诗集《在静寂里逆生长》、散文集《在轮椅上奔跑》与长篇小说《冬日焰火》之后,又不断在《钟山》《雨花》等文学杂志上发表新作,而短篇小说《乘风破浪女骑手》,读来更是令人无...[详细]
-
戴锦华:“向度批评家”丛书序言
在关于20世纪诸多特定十年的故事之间,70年代绝少作为一个特定的“十年”、清晰的“时代”获得讨论与指认。然而之于20世纪的中国,70年代确乎包含着一次全新的开启,并且在当下逐渐显现了其丰富的历史内涵。...[详细]
-
葛亮:挫败的抒情
继《朱雀》之后,葛亮又写了《北鸢》。和《朱雀》一样,《北鸢》还是熟悉的葛式风格。时代动荡、家庭兴衰、乱世情愁,一部长篇小说吸人眼球的要素几乎齐备。《北鸢》一出,褒贬不一,小说获选“《亚洲周刊》全球华文...[详细]
-
邮轮上的碎片和碎片阅读时代的长篇
著名作家刘心武的长篇新作《邮轮碎片》,延续了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即叙写一代知识分子生命前史与当下生活的交织,叩问着他们的内心秘密和人性真实。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作家采用了碎片化的结构形式,以四百个片...[详细]
-
作家们与新时代
书写时代和人民的作家是扶贫攻坚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将自己的生命雕刻进这片土地,不断重塑着自己的写作理念和内在使命,创造出与时代同构的“新人形象”。他们的写作不是基于一种想象,而是根性经验在他们身上...[详细]
-
文珍小说:酒杯中的大海
读文珍小说,常常想起崔健的一句歌词:“那烟盒中的云彩,那酒杯中的大海。”她描写的生活空间是逼仄的,比如两个人之间,见面、吃饭,这种关系的物理形式,像烟盒或酒杯一样有限,其间却氤氲着无边的情绪的云雾、波...[详细]
-
厌世者的创世故事——读林森的《岛》
岛屿和孤独的链接由来已久。行至熙熙攘攘的当下,我们甚至总在说,每个人都把自己过成了孤岛。行将就木的吴志山,切实而倔强地居住在一个小岛上;陆地上正值壮年的“我”,则在伯父的家里温顺地沉沦。到底谁在“积极...[详细]
-
张大鹏的《大湾赞歌》:讴歌脱贫攻坚伟大战役
张大鹏的《大湾赞歌》(湖南教育出版社,2020年)是一部深情讲述精准扶贫安徽故事、热情讴歌脱贫攻坚伟大战役的报告文学力作。作者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大湾村为描写对象,选取四年来扶贫攻...[详细]
-
汪晖:历史的“中间物”与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
《历史的“中间物”与鲁迅小说的精神特征》(节选) 引言关于镜子:从政治革命到思想革命《呐喊》和《徬徨》的研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以“镜子”理论为基础的研究模式。作为现实主义文学...[详细]
-
《寄秋书》:多音部吟唱中氤氲纯正的诗意
从边塞诗到当下的西部现代诗,新疆,在古往今来的诗人的诗章里是被抒情的主体,它充溢着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以及瑰丽、哀婉等斑斓的色彩和基调。远者不追,当代新疆西部诗人昌耀、周涛、沈苇、郁笛、亚楠等...[详细]
-
张平《生死守护》:风口浪尖 守望初心
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小说一直就是读者的期待。张平一直坚持现实题材的小说创作,他的每一部小说都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现实生活最剧烈的矛盾冲突,讲述惊心动魄的故事。长篇小说《生死守护》正是他对时代对现实对生...[详细]
-
礼赞时代 歌咏生命——评《延安答卷——脱贫漫记》
贫困,是全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消除贫困,自古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消除贫困、改善民生的道路上矢志不渝、坚定前行。改革开放4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详细]
-
王国猛《别有根芽》,品文论人的典雅抒发
王国猛的《别有根芽》,是一部感悟式思想文化随笔集,凡160则短文,不以鸿篇巨制为愿,而以短小精致典雅见长。择其要端,主要围绕文和人两个方面展开,既品文,又论人,重在论人,而且是在生与死、清与浊、魂与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