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王国猛《别有根芽》,品文论人的典雅抒发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中国作家网 | 李一鸣 2020 点击数:
王国猛的《别有根芽》,是一部感悟式思想文化随笔集,凡160则短文,不以鸿篇巨制为愿,而以短小精致典雅见长。择其要端,主要围绕文和人两个方面展开,既品文,又论人,重在论人,而且是在生与死、清与浊、魂与形、贫与富、得与失、取与舍、智与愚、说与做、快与慢、长与短、大与小、凡与奇、往与来、真与幻、常与变、过程与结果、糊涂与明白、忘却与记忆、物质与精神等多重关系中,考量人生,思考生命,其所悟所得,呈现着自己独具的生命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学观,文简而意深,言近而旨远,出之块垒,常有令人醒目会心之感。

死生之事,乃人之根本和终极大者,亦是文学永恒的母题。生死面前,最可辨明人的风骨和品性。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撷取荆轲刺秦王一节,感叹荆轲之所以悲壮,是因为其明知有去无回却坚守承诺,慷慨赴死,“虽千万人吾往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头也不回,决绝的背影丰满了历史的画面,成就历史经典的时刻。在作者看来,敢以一人敌一国,毅然决然踏上不归路,从容淡定献出最珍贵的生命,这样的行为,气壮山河,勇冠天地;这样的人,谓之英雄尤嫌轻。“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耸然动容,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击节赞叹”!透过文本对以生命践行诺言的品质的颂扬,可以想见作者的铮铮骨气和烈烈血性。

清与浊,乃是人格高下的表征。作者极为推崇中国古代纳兰性德和嵇康两位贤哲。康熙十七年冬,纳兰性德随康熙北巡,独立塞外寒夜,但见瀚海万里风沙,空中雪花飘洒,天地一派宁静,人间唯余圣洁,故情感飞扬,灵魂颤动,写下名篇《采桑子·塞上咏雪花》,其中“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成就千古绝句。在作者看来,别有根芽者,又怎独是雪花?更是耿介拔俗、潇洒出尘的纳兰性德的自况。王国维曾赞纳兰“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纳兰不仅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而且冰清玉洁,广结雅士,可惜寿年不永,三十即逝。作者叹其“真乃别有根芽,人间多少富贵都留不住他!”作者对因朋友山涛举荐自己为官而挥写《与山巨源绝交书》的那个孤傲不群的广陵才子嵇康也引为知己,敬佩他一生不与流俗苟同,“度白雪以方洁”,推举其高洁人格,耿介性情,叹惋其难为众容,终未善终,表达了对污浊世俗的摒弃,对清洁人格的敬意。

而对于人生的理解,作者立于时间、空间和心间场域,在长与短、大与小的辩证联系中,有了新的发现、新的悟觉。他认为,人生长短以百年计,历史长短以千年计,地球长短以亿年计,宇宙长短无法计。对于浩瀚无垠的宇宙,时间空间都可以忽略不计。然而,人身虽微如尘埃,人心却可大可小。有的人心怀无际,浩如宇宙,放眼天地间,畅想无极限;有的人心胸促狭,小如针眼,只有眼前几百米、三五年,困于斗室方寸之间;人心细微,处处皆是坎,时时皆是难;人心宽阔,则所遇皆等闲,所经皆赐予。人生格局,实有云泥之别。在无限与局限、自由与束缚之间,作者崇尚高远意态,沉湎于纵浪大化之中,自然与我为一,心畅神游,天地豁然的文化想象。

作者对于生命过程有着独到的思考,认为生命是日渐深刻的过程日渐清醒的过程,日渐寂寞的过程,日渐自在的过程。在新与旧的交汇处、往与来的临界点、真与幻的分水岭,摒弃浮华、浅陋、幻想,可以直达物性、人心、天理。生命的过程,定将揭开世情的缥缈面纱、庸者的威严伪装,选择痛思后的扬弃,破碎后的重构,于平常处求非常,在平凡中创不凡。

《别有根芽》的相当篇幅是谈读书和读书生活的。作者历览经典著作,精骛、神游、静思、切问,体味经典思虑之深、情意之切、气象之宏、文辞之工,于浩繁典籍中发潜掘幽,在浸香书卷里获得智慧和安静,沉浸浓郁,快然自足。作者认为,物质享受有尽,无非山珍海味、金银玩好,多了,便千篇一律,兴致索然;而精神的享受无穷,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其中的乐趣韵味,深远宽广,绵绵不绝。读书不一定执着于更优秀,而是为了免于沉沦,在精神上高人一筹。作者不仅谈读书,而且讲写作,追求陶渊明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的是理想人生和精妙境界。

这部书在当下出版界何以如此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窃以为根本在于作者抱持思想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坚守对世俗的警觉和反抗,与先贤对话、与现实对话、与未来对话,从而在探寻生命的根本价值和终极意义上,言自己之志,抒独立之言,抒写了特质性、独创性体验,为当下文艺创作提供了值得学习和思考的最佳范例。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