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洪鸿散文集《岁月生出的杂念》:生活、文学和远方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安庆晚报 | 程庆昌 2020年 点击数:
我和洪鸿先生素昧平生,但神交已久,对他的了解,完全通过他的文字。对文字的品读和仔细揣摩,就有可能洞察文字深处的种种情绪、种种风蕴,作者的内心,完全寄托在这些活力异常的文字里。

读洪鸿先生的散文集《岁月生出的杂念》,总感觉到文字里潜藏着数不清的细节、数不清的奥妙和数不清的惊喜。生活是最好的酵母,一路走来,经过的事、际遇的人、落入心头的寂寞、刺痛灵肉的伤痛、不能挥别的离愁别绪,都会在如此复杂深厚的变化交织中,衍生出一幕幕人情故事,在故事的背后,凸显出来的都关乎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社会经验和人生体验,也正是有这些细节,才组合成纷繁的人生篇章。

洪鸿说“生活从挣六工分开始”,即便只有“六工分”,也是他在生产队的大会上,当着众多人的面为自己争来的。“他们能挣6工分,我也能!”这一争,挣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更挣出了一个男儿的顶天立地!小小的庄稼汉,为了生活,为了尊严,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那时候心中的想法很简单,不会想到某一天,他的生活会有另一种变化。

造化就是这样弄人。父亲平反了,头上的帽子摘掉了,他也回了城,却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忘不了农村的那段艰苦岁月,要同命运抗争,要用自己的笔将那些催人泪下的心酸往事倾诉给世人”。这是偶然中的必然,正如人们常说的那样,世界关上一扇窗一定会打开另一扇窗户。因为心中那隐约不退的抗争精神和向上的原始动力,他一头扎进书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再看身边的世界,一切变得与众不同,不仅仅开阔了视野,也为他今后的前行,积累了丰富的间接经验。

当身边的人沉浸在应酬的觥筹交错中,他在灯下奋笔疾书;当许多人为道听途说议论纷纷,他捧着书本沉思,开始了长时间的无异于苦行僧式的精神塑造,这是一种难以望到终点的修行,得忍受得住常人不能忍受的寂寞甚至炎凉,要做得到迎难而上、不言放弃。

对于洪鸿而言,当年那些跳跃鲜活的文字,无疑是最好的寄托,一条全新的道路展现在眼前。这是一片未知的原野,更是一片蕴藏希望和美好的芬芳田园,他要在这片原野上走出一条属于他的道路。这需要勇气、毅力,更需要执著,更考验一个人的心性与思考能力,除了义无反顾,就是低到尘埃之下,潜心与文学结缘,努力修行。文字就是他生活的原动力,生活和文字已经不可分割。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在1980年代的故乡小城,估计没有人说这样的活,但是,肯定不止一个人心中有这样的想法。洪鸿就是其中之一,套用一下就是“生活不仅仅是眼前的烟火人家,还有文学和远方”,这是一种梦想,更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自我规划。

扎根于内心深处浓厚的文学情怀,终于促使他下定决心辞去工作,揣着自己仅剩的5元钱,直奔北京。北漂的日子,一般人难以想象,四处流浪找工作,两天只能吃一包方便面,睡车站、涵洞、地下通道……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他成了一名新闻工作者,并在从事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文学创作,出版长篇纪实文学《农家女肖云燕与萨马兰奇》及非虚构作品选集《花落人间》。

成功无疑是惊艳的,但是一路走来的艰辛、磕磕绊绊,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最有体验。如同洪鸿先生自己在《后记》中说的,京城漂泊二十余载,难免有“岁月生出的杂念”。在《岁月生出的杂念》这本文集中,笔者尤其欣赏文集里面关于亲情的文字,他用饱含真情的笔触写为他遮风挡雨的奶奶、不畏挫折又心存正气的父亲还有为了家庭含辛茹苦的母亲,每一个真情恣意的瞬间,都叫人泪目,一颗感恩的心,跃然纸上。他写爱情和婚姻也不吝笔墨,在他的心中,始终有一个相知相伴的爱人、有一方憩息心灵的乐土。当然,作家的情感始终恣肆奔涌,友情、乡情都时常出现他的文字中,得到很好的展示。也正是因为心中有爱、心中有情、心中有乡土风物、心中有故园山水,才使洪鸿这些从内心流淌出来的文字耐读、耐品,引起读者共鸣。

大概来自同一片乡土,受同一种乡情的滋养,读洪鸿先生的这本文集,仿佛看到了经历相似的一群人的身影,他们都在一条长路上跋涉,都为了心中的梦想,义无反顾、孜孜以求……于洪鸿先生而言,生活、文学和远方,连同数十年的韶光迭变,为他展现了一个广阔的舞台。他谦虚地说:“一个在家乡毫无作为的人,陡然间有了在北京当二十年记者的经历。”字里行间,真情流露,这个二十年,该有多少故事,现如今回首一望,又该是怎样精彩纷呈!

生活是修行,文学是梦想,远方是舞台,是施展抱负才华的那方天地!这样的生活经历,这样的生活体验,又该在岁月漫卷中,生出多少动人的“杂念”来!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