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葛亮《北鸢》:“民国叙事”的逸出与回归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不断将写作触角探入民国历史,“民国”成为中国当代文学恒定的关注对象和写作资源,《白鹿原》《花腔》《老兵》《采桑子》《首战告捷》《乱世》《茶人三部曲》《长恨歌》等众多文...[详细]
-
裘山山《革命友谊》: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一口气读完裘山山的新作《革命友谊》(原载《青年作家》2020年第11期),十几分钟之内,我从一个内心平静还带着不时笑意的读者,在结尾部分瞬间被带到那两个在黑夜中嚎啕大哭的少女身边。我想伸出我温暖的臂膀...[详细]
-
王安忆《一把刀,千个字》:世上或有不散的筵席
在《长恨歌》里,王安忆描写革命年代炉边小天地的“围炉夜话”,是读者最津津乐道的章节之一。外面的世界正在发生大事,但时局似乎与弄堂里的王琦瑶们无关,她们在炒瓜子、剥栗子、烤鱼干、涮羊肉中获得肚腹间的暖意...[详细]
-
开启“诗与真”之门——刘庆邦小说论
摘要与先锋文学相反,刘庆邦一生坚守写实主义精神,其作品保持了“诗与真”的纯度。他以朴素的感知方式,实录了世相种种,既有天然的美质,又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意识。在“鲁迅传统”里,刘庆邦避免了“思”对于“诗”...[详细]
-
乡村发展报告的又一力作
在新时期以来的中国报告文学创作中,有关农村改革与“三农”问题等始终是其重点之一。这一点,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李延国的《中国农民大趋势》与黄传会的“反贫困”系列,到世纪之交杨豪的《农民的呼唤》,再到近年...[详细]
-
报告文学《幸福的革命》:热忱的回望
在习近平总书记“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倡导下,垃圾分类工作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起来,而厦门作为46个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试点城市之一,取得了历次考评均名列第一的佳绩。在这过程中,厦门以高度的行动自觉积极推进...[详细]
-
再现煤烟的气味以及时代的脚步声
散文越来越难写。不是现在人们才这样说,似乎人们一直就这样说。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国散文悠久的传统及其达到的成就,往往令人不断反思自己的写作与这种文体优秀之作的距离,同时也令人不断怀疑自己。当然也因...[详细]
-
轻写实笔调下的乡愁和乡情
从第一篇作品发表,到新作联翩、四处刊行,并且获得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好评,前后不过10年工夫。刘云芳迅速成长为一名散文家的经历,再次证明:写散文,真像很多人说过的那样,是登上文坛的一道方便法门。当然,这也...[详细]
-
焦裕禄精神的战斗基因
在举国抗疫的伟大斗争中,看到那些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的共产党员的事迹,我们更加景仰和崇尚焦裕禄精神,因为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在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这种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详细]
-
人性,信仰,抑或历史的互照
一达真在谈到这部小说的创作时,曾说:“国人必须意识到,大量西方知识体系中的评判规则很多是不适合评价中国的。因为,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版图上的任何一个民族,无论用什么方式脱离这个大群体都是不成立的,中国是...[详细]
-
家乡的味道——评《故园情深》
我的一个学生,曾在江西的定南县担任领导干部。有一天介绍袁胜元来找我,让我给他的一本新书写序。与平时不同,我当时未加思索,立即就答应了。后来细细回想此事,之所以如此,恐怕主要是因为袁胜元的书稿是写定南事...[详细]
-
超越困局的幸福脚步
伴随着人类的进步,科技发展,社会改变,生活时时都在创新和发展的过程中。在人们不断追求生活舒适简便和创造着大量新的财富内容的时候,各种垃圾也在迅速地增长和严重构成威胁。王永盛、文国清在他们的报告文学《幸...[详细]
-
叙事装置、灵的启示和善的共同体
内容提要:在最新的长篇小说《烟火漫卷》中,迟子建探索了一种具有个人印记的城市书写。为了有效地勾连起某种具有总体性的城市生活,写出城市烟火之漫卷,作者打造了三个特别的叙事装置:护送车、榆樱院和小鹞子。这...[详细]
-
中国古代小说观的文化解读
文体本无高低贵贱之分,然而据欧阳修《归田录》卷二记载,钱惟演自称“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小说低微的文化地位由此可见一斑。实际上,在中国古代,与其说小说是一种文学文体,不如说它是一种文...[详细]
-
张炜:文学的性别奥秘
进入这个教室,让人心里有一种羡慕的、亲切的感觉。使人想起当年在大学校园里的一些场景。好像觉得时间上并不遥远,又一次回到了昨天。我是大陆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二批学生。我们那一届包括了不同年龄段的人,从十八九...[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