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人的江湖
去年暑月,与潘振平兄一起去了向往已久的黑龙江,自漠河到黑河,漂江登岛,踏访追索清代遗迹,虽只是上游的一段,也算初识华夏极北之地的这条著名大江。临行前夕,冯保善教授发来新著《明清山人研究》书稿,即携于途...[详细]
-
吴君长篇小说《万福》:悲剧与真正的“大团圆”
吴君最新的长篇小说《万福》有一个安稳吉祥的名字,实际上却是一部相当闹腾的作品。好的小说总是闹腾的,要么矛盾冲突此起彼伏,要么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要么叙述技巧花团锦簇,要么在故事底下埋藏着争相诉说却彼此抵...[详细]
-
徐则臣《北京西郊故事集》:解构故事的微光
拿到徐则臣新出的《北京西郊故事集》是在他的办公室里,那是一个被堆积的书本几乎完全封闭住的幽暗的小空间,不禁让我想起了他的名篇《如果大雪封门》。在这个狭小逼仄的地方啃嚼和编辑文字,似乎更需要他内心自生着...[详细]
-
为村子里的普通人立传——读《风吹蒿莱》
范剑鸣的非虚构文学作品《风吹蒿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0年5月出版)最打动人的是,他在梅江边的江西省瑞金市驻村扶贫四年,将那个叫下坝的村落视为他文学上的故乡来书写。这使得作品已然超出了一个驻村干部...[详细]
-
新的地方意识的兴起——以叶舟的《敦煌本纪》为中心
在当下的文学叙事中,敦煌这一地方越来越多地出现,成为处处可见并不断生成丰富意义的文学空间。这固然与作家个人的审美趣味与精神维度有关,某种程度上,也与一个时代的自我认知与空间想象有关。一个地方总是经由文...[详细]
-
佛陀亦可藏身——读解《白色游泳衣》的一种方式
《白色游泳衣》发表于《收获》2020年第4期,讲述六十年代京城霸主彭辉从成名到身死的往事。文本散发的文化焦虑近似2013年出版的《刀背藏身》——以种种源于考证或虚造的知识建构颇具神秘色彩的规矩世界,在...[详细]
-
海飞长篇小说《战春秋》:重返两千年前天地间
海飞的长篇小说《战春秋》,以其个性化的语言,富有魅力的表现力,展现了独特的小说艺术手法,把读者带回到两千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的天地间,去体验越国、吴国等诸侯国的春夏秋冬四季更迭、风雨霜雪甚至是冰雹和雷霆闪...[详细]
-
《应知故乡事——返乡者眼中的中国乡村图景》序言
编者按《应知故乡事——返乡者眼中的中国乡村图景》一书是2019年春节期间,北京爱故乡文化发展中心爱故乡文学与文化小组与西南大学中国乡村建设学院、新青年非虚构写作集市、《崖边》公众号联合发起的“故乡纪事...[详细]
-
日常生活伦理与时代伦理的对撞——评宁肯《防空洞》
最近数年来,作家宁肯一直孜孜不倦地致力于一个名为“北京:城与年”的中短篇小说系列的创作。对于他的这个系列,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试图用“一座城市”“一个年代”“一种文体”以及“一脉精神秘史”来加以概括。①...[详细]
-
刘庆邦《女工绘》:爱之书、青春志与反思录
刘庆邦在《我写她们,因为爱她们》(该书后记)一文中说:“《女工绘》是一部爱之书”,“小说写的是后知青时代一群矿山女工的故事”,“我保存的是民族的记忆、历史的记忆”。在此,“爱之书”“后知青时代”“女工...[详细]
-
真情真言与客家区域文化史的书写——评钟同福的散文作品
江西瑞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早期客家人迁居地,有浓浓的客家文化,有武夷山脉客家人的独特情怀,有浓郁的客家民俗风情。瑞金还有丰富的红色文化,作为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它有很多红色革命历史旧址,于红色文化而言...[详细]
-
《出泥淖记》:诗性隐喻与文学自觉
正如作家任林举在《出泥淖记》的序言中写的那样,人类自诞生那天起就没有停止过摆脱贫困的抗争。尤其在中国这个人口大国,几千年以来,世世代代的人们一直都在与贫困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穷尽所有的心智、气力和意志...[详细]
-
用病痛创造叙事——抑郁症的解剖、“达夫式文学”与现代情感教育
一、精神疾病的“去隐喻化”与“再隐喻化”:桑塔格与《刘晓东》1978年,苏珊·桑塔格的《作为隐喻的疾病》问世,这篇重要的批判文章肇始于她与癌症搏斗的亲身经验。十二年后,姊妹篇《艾滋病及其隐喻》出版,由...[详细]
-
刘铮:我们心爱的批评家
编者按:本文为2020年11月7日刘铮于思南文学之家举办的《既有集》新书分享活动上的发言,经作者授权发表。今天的主题是“我们心爱的批评家”,这个题目公布出来之后,有一位我的朋友在网上转发,她说:如果是...[详细]
-
“师者,干老”
在中国历史上,老师有约定俗成的含义。韩愈的《师说》大家都很熟悉,“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泰州是我任职过的一个地方,教育工作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为师者众多。泰州历史上的许多文化名人,胡瑗、范仲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