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6届青春诗会诗丛”简评:在现实与想象之间跃动
《诗刊》社与长江文艺出版社于2020年12月推出了“第36届青春诗会诗丛”,15位诗人各具有独一无二的色彩。诗人中最大的40岁,最小的26岁,他们中有警察、有农民、有老师、有记者、有编辑……有的诗人在...[详细]
-
“家族试验”生长史
张怡微张怡微,上海青年作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师,复旦大学戏剧(创意写作MFA)专业硕士导师。出版有《细民盛宴》《家族试验》《樱桃青衣》等二十余部作品。作家大约可以分作两类,一类一出手便是仙人,梦游九州...[详细]
-
程旸:上海都市文学的三次起落
毫无疑义,上海都市文学是中国都市文学中的杰出代表。这一贯穿一百五十余年的文学运动,源自新上海崛起的强力推动,而由都市崛起引发的人口虹吸效应,则把最优秀的文学人才聚集在这里。尤其要提到,清末民初的通俗文...[详细]
-
《心灵外史》:“问题小说”及其文本性态度
摘要:以现实主义创作回应社会问题,为近年来的石一枫赢得了很大的文学声誉,而《心灵外史》也因此备受关注。当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所带来的信仰危机被视为这篇小说的主题而得到充分阐释,但却鲜有注意到它在揭示社会问...[详细]
-
新“狗的驳诘” ——读叶兆言《德莉莎的疯狂》
叶兆言的《德莉莎的疯狂》讲述了人与狗在城外别墅区共处时的伦理问题。这座位于江苏和安徽两省交界、离南京不远的别墅,因为主人老杜及其大型宠物狗“德莉莎”的出现而打破了以往的平静。在本就存在产权、法律问题的...[详细]
-
《气球》:万玛才旦的现代性命题
万玛才旦用小说和电影打开了藏区的内部地理,省识出诸多现代性命题。他的电影聚焦藏区日常生活,将目光投向普通人,把藏地从公众的刻板印象中解救出来。《老狗》通过一条狗颠沛流离的命运,审视宗教中的放生与世俗社...[详细]
-
后先锋时代的“一天”
将田耳的中篇《一天》、余华的长篇《第七天》和艾伟的短篇《最后一天和另外的某一天》放在一起阅读纯属偶然,灵感来自标题,都含有“一天”。这“一天”可能是独特的,也可能是偶然的,偶然往往与必然汇流。这三个小...[详细]
-
我们都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
到2005年,这段孽缘算是了结。又过了十几年,我们捧着小说,为当事人的“愚蠢”而苦笑。旁观者清,不是智慧,只不过此时我们拥有了更多的经验和信息。出了小说,环顾各自的人生,技术时代的你我,又高明在哪儿呢...[详细]
-
董夏青青短篇小说阅读随想:一川碎石大如斗
自广袤新疆的军旅中走出的董夏青青,以其短篇小说集《科恰里特山下》使人印象深刻,而她对当下军旅、边塞生活题材的艺术探寻显然并未止步,新作仍在不断发表,像今年《十月》第四期的中篇小说《狍子》,以及《人民文...[详细]
-
水土长篇小说《还你一个仙女湖》:驻村扶贫干部的灵魂净化史
《还你一个仙女湖》(花山文艺出版社2020年7月出版)以脱贫攻坚生动实践为题材,描写了李成功在驻村扶贫过程中,冲破重重阻力,让“仙女湖”起死回生、让南湾村脱贫致富的艰难历程,同时展现了李成功灵魂净化的...[详细]
-
关仁山报告文学《太行沃土》:全景式展现脱贫攻坚历程
作为河北文坛“三驾马车”之一的关仁山,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长篇报告文学《太行沃土》(河北人民出版社2020年10月出版)聚焦阜平贫困群众的命运变迁,真实生动讲述了阜平县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所取得的巨...[详细]
-
百年协和,医者大道
韩小蕙的长篇纪实散文《协和大院》,按照她自己的话说,是她多少年来心心念念一直想写的,我读了以后确有同感。就其题材的独特、内容的丰赡、立意的深长和艺术的优美来说,这部书可说是近年来散文写作领域里的一个很...[详细]
-
《草木葱茏》:扑向绿野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植物分类学应该是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之所以说熟悉,是因为几乎每个人在生命旅途中,总难免会被一棵树、一簇花或一片绿所吸引、所打动,进而关心起它的名称、类别与特性。这时,不管是否自觉...[详细]
-
自然文学垫高人的精神世界
何谓自然文学?在我看来,把自然作为书写对象的文学作品皆可称之为自然文学。有人曾问我,自然文学是不是只关注自然,不关注人呀?我的回答是:自然文学不是不关注人,而是与人相比,对自然的关注更多一些。文学是人...[详细]
-
《中华水塔》:探寻三江源的风情与质地
陈启文是当下较多关注自然、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关注人类命运的报告文学作家。他着力探索中国大江大河的前世今生,以及与之相关的生态环境与人类生存等问题。他新近推出的《中华水塔》(青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