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一鸣:平视视角下的英雄人物
《张富清传》是一部优秀之作。这部作品的突出特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平视视角。报告文学写作中,作者与主人公的视角关系,有的是仰视视角,而一味以追随者仰慕、依附者仰视、诠释者仰承,作品就会成为无原则的庸颂...[详细]
-
韩鲁华:诚意 正心 守成
读完《张富清传》,第一个感觉是:这是一部弘扬主流价值观和正能量的纪实作品。第二个感觉是:作品塑造了张富清这样一位普通的英雄形象,一辈子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奉献着。张富清诚实纯正,没有歪理...[详细]
-
王鹏程:新时代英雄纪实书写的力作
钟法权的《张富清传》是新时代英雄纪实书写的力作。它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令人满意地回答了这样一个“时代之问”——在和平时期,尤其在这样一个市场和消费主导的社会环境和文学语境中,书写英雄究竟有无意义,它的价...[详细]
-
桫椤:用理想和信仰统摄现实
《张富清传》将笔触对准张富清动荡、曲折而复杂的一生,老英雄高寿的一生几乎见证了中国由乱到治、由落后到发展、由贫穷到富裕的全过程,更以自己的勇敢、顽强和高尚情操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立新中国,以及为改...[详细]
-
李震:平民英雄 草根君子
钟法权的《张富清传》是一种诚实的写作,是在大量实地调查、深度采访基础上,在完全非虚构的原则下展开的英雄叙事。这部作品既没有将老英雄张富清神化,也没有为了还原其凡俗的一面而刻意凸显那种“李云龙式的”、或...[详细]
-
杨辉:精神的觉醒与自我的圆成
这部作品至少有三点对写作者、评论家及普通读者会有比较大的启发。一是为谁写;二是写什么;三是怎么写。先说为谁写。在阅读这部作品之前,我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那就是作者创作这样一部作品,理想的读者到底是哪...[详细]
-
王春林:非虚构的“张富清”
关于《张富清传》,我们首先需要对它做一个文体定位,到底是报告文学还是传记文学,应该怎么把握,我个人更倾向于把它看作是广义上的非虚构文学作品。在我的理解当中,国内目前仍然普遍沿用报告文学的说法,其实从更...[详细]
-
邓凯:让读者“呼吸到英雄的气息”
在部队,保家卫国,战功赫赫;到地方,为民造福,有口皆碑。60多年深藏伟功与显名,张富清是一个淡泊名利的人,一个仁义的人、纯粹的人、高尚的人。他的事迹一经披露,就感动了亿万国人。他是伟大的,也是平凡的。...[详细]
-
刘琼:典型人物:有发现和再现,才有表现
读完《张富清传》,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愉悦。好的作品都应该有这样的审美效果。文学作品的功能是什么?是发现、再现和表现。何为发现?典型性人物需要发现,发现是眼光,能够透过大量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详细]
-
二十世纪中国“博物学家”的跫音
新世纪以来,从学术界、出版界到社会公众,一股博物学的浪潮在酝酿翻涌,越来越热。分类是博物学的基本功,也是人类所有知识当中最基础的部分。18世纪博物学家林奈创立系统分类命名方法后,各种植物在世界范围有了...[详细]
-
中外比较视野中的学术创见
再一次捧读朱维之先生的《中国文艺思潮史稿》,禁不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此书于1988年由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至今已30余年。朱先生是1999年以95岁高龄仙逝的,当年受家属的嘱托,我和王立新教授为先生...[详细]
-
《暂坐》:都市女中产与她们的“西京梦华录”
读贾平凹的小说,是需要一番心力的,它并不能给人带来舒适与愉悦,相反,总能让人的心绪沉陷于某种泥淖之中,不能自拔。少年时读《商州》,扑面而来的是陕南乡村的野性与奔放,后来又读《废都》,一座西京城被他写得...[详细]
-
纪念史铁生 | 张新颖:消失的谈话
十几天前到北京,从机场直接去开会的地方,提早了不少时间。我看路牌,地坛公园就在不远的地方。去地坛看看吧。虽是冬天,阳光却很好,有点暖融融的感觉。公园门口有人放风筝。我想起几年前在釜山、在芝加哥讲《我与...[详细]
-
写作课 | 林斤澜:世界上的小说,都从短篇开始
年纪也渐渐地老大了,会忽然思乡起来。家乡的江心屿,在我的思念中就是一个苍翠古朴的盆景:那狭小椭圆的小岛,两头小山、古塔,江水拍岸,树木盘根错节,还有古寺的暮鼓晨钟……我不喜欢那种全景式的盆景,山重水复...[详细]
-
2020,在阅读中重新感知“文学性”
琴心诗意重新学习成为文学读者李凌俊岁末,朋友圈和关注的微信公号里随处可见各机构发布的图书或文学作品排行榜,出于职业习惯,总是忍不住打开,浏览之余不免觉得自己荒废时光,老生常谈地发出“时间去哪儿了”的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