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落下,树木汗毛一样竖起
赵柏田的笔下的“岩中花树”,是16至18世纪江南文人开出的“一树树好花”。他的写作,相当贴合钱锺书所说的“史家追叙真人真事,每须遥体人情,悬想事势,设身局中,潜心腔内,忖之度之,以揣以摩,庶几入情合理...[详细]
-
雕花的旧精魂——读文珍《在徽州》
《在徽州》是一场旧精魂的低语。文珍用细腻而克制的笔调,将徽州的百年雕花床作为一切故事回望的基石。徽州老宅是一个洞穴,雕花床则是洞穴中的遗存。作为跑龙套多年的横漂,本应该对这一切感到厌倦和疏离。然而,作...[详细]
-
陈希我《心》:一个注定失败的存在者
一、作为表演者的“自我”《心!》是陈希我继2017年出版中篇小说集《命》之后出版的又一部长篇小说,表面上看这是一部大时代小说,从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二十一世纪的前三十年,委实气势磅礴。但实际...[详细]
-
异邦客的“非虚构”写作与中国故事
在关于中国非虚构写作的研究文章中,大都把其精神谱系追踪到美国的非虚构小说写作传统。两者在本质上都是转型期的文学形式和写作变革的标志。“每天的现实变得甚至比最好的小说更离奇动人”。这一论调在20世纪90...[详细]
-
论苏童小说的季节美学
陆机在《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钟嵘在《诗品序》中言:“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也提及“岁...[详细]
-
周李立:与汽车有关的两个瞬间
今年是我在北京生活的第十八年了,在北京生活的时间已经与我在四川生活的时间一样长了。其实我该忽略在四川度过的婴孩时期蒙昧的三五年,那么目前我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的确是北京了。但是我现在想从北京实行汽车限行...[详细]
-
《武汉之恋》: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涅槃
看完诗人阎志的五卷本小说《武汉之恋》,意外之余,有一些深刻感受。意外,是因为成见。印象中,诗人大多以抒情见长,意象构筑能力尤其强,思维跳跃、活跃。因此,诗人除了诗以外,散文通常都写得好看,但诗人把小说...[详细]
-
《武汉之恋》:那些光阴,那些生命的折痕
阎志的长篇系列小说《武汉之恋》可以视作个人史(不是私小说)意义的行进的改革开放时代。但需要说明的是,《武汉之恋》的“魂魄”其实依旧属于那个让很多人念兹在兹“八十年代”的黄金时代,毕竟当阎志把他的生命时...[详细]
-
刘庆邦《女工绘》:历史的真实与爱的力量
《女工绘》刘庆邦著作家出版社海登·怀特在《作为文学虚构的历史文本》中说:“如果我们把历史事件当作故事的潜在成分,历史事件则在价值判断上是中立的。”换言之,当刘庆邦以个人经验来触摸历史的时候,却站在普通...[详细]
-
《思维的锋刃》:告别机心,留住诗心与童心
《思维的锋刃》张炜/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张炜是一个极具演说能力的作家,他像爱默生一样胸有丘壑,出口成章。除了殚精竭虑、一笔一画的创作,畅述心怀的言说是张炜著述的重要方面;这双重的表达,让他的艺术生命...[详细]
-
《武汉之恋》:书写改革开放中勇敢的“漂流者”
看到“武汉之恋”这个标题,以为是谈情说爱的故事,其实非也。虽然爱情在小说中占有很大的篇幅,但传递出来的不是卿卿我我、风花雪月,而是大江东去般的铿锵有力,是史诗般的气贯长虹。小说写了一群大学生的成长和创...[详细]
-
《武汉之恋》:普通人和他们的黄金时代
系列小说《武汉之恋》,是一部描写年轻人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的作品,它讲述了一批从武汉走出去的年轻人,是如何在时代的浪潮里漂流搏击,最终取得不凡成就的故事。小说从主角们的青年时代写起,前面描写了他们青涩却...[详细]
-
来处何处? 今夕何夕?
吾空的《来处何处》可以被方便地读作“失败者之歌”,一唱三叹,回环往复,无论时空转换,哪怕人事更迭,皆不能改变其节奏其章法其走向,有沉郁,有顿挫,无从逃遁、莫可名状,如雾如霾般笼罩着文本中的大地和天空。...[详细]
-
林森长篇小说《岛》:谁在人间世?
阿尔贝·加缪在《西西弗的神话》中指出:西西弗是个荒谬的英雄,他以自己的整个身心致力于一种没有效果的事业。论及自己的长篇小说《岛》时,林森曾说,故事中的老人吴志山,在数十年里,一遍遍捡起石块堆积岛上的鱼...[详细]
-
张炜《爱的川流不息》:爱的辩证法
张炜在一种半封闭状态下完成了中篇新作《爱的川流不息》。这部中篇从“我”家新养的一只宠物猫“融融”写起,勾出了一串“我”与家养动物的故事,时间长达50多年,经历了祖辈、父辈、“我”和孩子四代人。作品的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