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人的扶贫之歌 丰富的创作启示
“当看到驻村第一书记——延安市人民检察院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办公室副主任成纲,用自己言行书写的《改厕记》一文时,我的内心跌宕起伏、思绪万千。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敢作敢为的驻村干部在陕北农村与贫困搏击创造美...[详细]
-
“零距离”书写当下生活,如何可能?
吴君以深圳为叙事背景的小说,概而言之写的是深圳移民的心灵秘史。她的绝大多数小说,不仅写的是她眼里“亲爱的深圳”,她似乎也以自己极具实感的书写强化与深圳的关联。单看她取的书名,如《深圳西北角》《皇后大道...[详细]
-
《百村记忆》序:为乡愁存档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遗产,分布在中华大地上的数以万计的古村落,就是其中的代表。这些古村落凝聚着千百年来无数能工巧匠和普通民众的聪明才智,是文化...[详细]
-
王景陶:吟唱给黄河故道的赞美诗
拜读朱群英的长篇报告文学《大沙河笔记》,不仅被大沙河人艰苦奋斗、勇敢创业的精神所感动,为大沙河两岸荒滩变果园、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欢欣鼓舞,也为作者散文诗般的文笔所折服。朱群英以情深意满的文字所书之美...[详细]
-
王鼎钧:在时间辙痕中精进
王鼎钧先生生于1925年,仔细算来,现下已是95岁高龄了。他一生颠沛,少年时期就与家人分离,后又经历抗战、远赴海外等多番变动,因此造就了他广博的学识和纯粹的心境。多年来,他出版过《左心房漩涡》《海水天...[详细]
-
侯志明《行走的达兰喀喇》:照亮凡俗的一星灯火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匆忙行程,下一站是哪一站?哪一站又是目的地?正如侯志明用半生文字《行走的达兰喀喇》所回答的那样,人的一生是不断行走的一生,变换不同的身份、到达不同的地方,在领略各异的风景时...[详细]
-
《世纪江村》:小康之路的真实写照
《世纪江村》,章剑华著,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0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可能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中国5000年文明史中,却不可小视。尤其20世纪以来的这一百年,有着空前绝后的意义。中国人为了民族复兴,为...[详细]
-
守望故土的河湟之子
长期生活在河湟谷地的李明华是继王文泸、井石、陈元魁等之后青海乡土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近期的长篇小说创作,无论是家园回望中的诗性书写,还是“现代化”进程中河湟乡村社会变迁的深刻体察,都每每让人掩卷沉...[详细]
-
透过多维时空打量一座雪山
《巴颜喀拉的众生——藏地的果洛样本》是作家古岳先生“喜马拉雅北麓非虚构作品”中的一种。关于这部书的写作意图,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作家自我设定,要通过“独特的文本设计和叙事结构”,实现“文化心灵意义上的...[详细]
-
唐明小说集《德吉的种子》:精神的向度与文学的言说
熟悉唐明的人都知道,唐明的性格率真、爽利、清朗,这样的性格也体现在了《德吉的种子》这本书中。这既是《德吉的种子》的语言风格,也是《德吉的种子》的总体格调,拿评论家马钧先生的话说,唐明是在用明澈的笔触,...[详细]
-
梁平《时间笔记》阅读札记:时间和自我的“经验之书”
在梁平的《时间笔记》中,他令人惊讶地凸显了时间的重量,让它呈现为诗歌言说和对话的主体。在这部诗集中,我发现它的言说或多或少围绕着时间、命运、沧桑和岁月,它咏叹的核心是此刻、逝去和永恒;它更重自我体验的...[详细]
-
游走于现实与超现实的交叉点上
海勒根那是个被忽略的作家,他的《寻找巴根那》《父亲鱼游而起》等几篇代表作品,在十多年前就已经完成,却没有被重视和认识。这与21世纪初“80后”被过度地追捧和关注有关,由此遮蔽了“70后”的真正实力与潜...[详细]
-
蒯乐昊《时间的仆人》:从“实感经验”出发
《时间的仆人》是蒯乐昊的第一部小说集,包含10个短篇,原先陆续发表在《单读》杂志。作为《南方人物周刊》总主笔,蒯乐昊先后从事过经济、时政、社会等领域的报道。这部处女作相当成熟,应得益于蒯乐昊的资深媒体...[详细]
-
周珉佳:漫议文学批评前沿的何平
王小波在1995年第3期的《读书》上讲了一个关于花剌子模王国的故事:凡是给国王带来好消息的信使,都能得到奖赏;而凡是给国王带来坏消息的信使,则统统送去喂老虎。探其原因,是花剌子模国王相信好消息一定是真...[详细]
-
李燕燕《无声之辩》:在无声世界中发出声音
最先读到《无声之辩》,是在《北京文学》的公众号,试读结束后,我立即找来杂志,细细读完了整篇,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所以,天津人民出版社的同名长篇报告文学首发式也设法第一时间前往。最后决定提笔写点感受。我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