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果律和不确定性中间的风景
武茳虹的《宛远是个美人窝》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我”机缘巧合来到名为宛远的小镇,据说这里曾是“狼人杀”游戏的发源地,小镇氛围诡异,每个人都既像先知又像待宰的羔羊,某种神秘的规则操控着人们的一言一行,每...[详细]
-
《翠狐》:卿本佳狐,奈何做人?
写狐妖花鬼的故事是我国一项文学传统。书生和狐,一对拆不散的CP。总是穷困未第的书生,独住破庙荒宅用功,守着一个书中自有黄金屋颜如玉的信念,咬牙苦捱昼夜,然而还不用等到“暮登天子堂”,深夜就有美人来了,...[详细]
-
方言化写作的大胆突破——对林白长篇小说《北流》的一种解析
林白新作《北流》(载《十月·长篇小说》2021年双月号3)是一部有着自觉的方言化语言追求的小说,“在当下这样一个现代化趋势显然已经呈不可逆状态的情况下,纯粹的或者说真正意义上的方言很可能早已荡然无存,...[详细]
-
红尘俗世,亦幻亦真——读冯骥才新作两篇
《跛脚猫》和《我是杰森》是冯骥才的两篇新小说,情节跌宕,让人深思。前者是个荒诞故事,“我”仿佛“无形”一样,看到了一个著名女主持人的隐秘生活,看到她与人周旋,看到她的半裸体,看到她的情事,也看到她和黑...[详细]
-
班宇小说《缓步》:云深之处,缓步而行
班宇曾在谈《逍遥游》时说到,“写作能让人在混沌之中找到那么一点点属于自己的秩序,这点秩序也经常陷入在困境和困惑之中,但对我个人来讲依然非常珍贵,它是我写作的原由”。可以说,这篇《缓步》最让我在乎的,是...[详细]
-
朱文颖《有人将至》:折射现代人精神侧面
在朱文颖20余年来创作的篇什众多的作品中,读者几乎找不到惊心动魄、血光冲天的场景,有的大多是被批评家称为用“精微幽隐”的笔触描绘的南方城市平和庸常的世俗生活画面。然而,如果据此将她的作品视为当代都市的...[详细]
-
王芸小说《薄冰》:一场时代的“精神洗礼”
新冠疫情发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反思。文学书写疫情往往包含着三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哲学层面。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强大的时间和空间的延伸。疫情发生后,停产停业、禁足户外,让人们重新思考...[详细]
-
林白《北流》:个人化的宏大叙事
林白在这部小说的一开始,就露出了她的诗人本相。她以一首《植物志》的长诗作为引子,才把读者带入小说的繁复的叙述之中。记得林白最早是以写诗走上文坛的,她的诗带有明显的先锋味道,读她的诗,仿佛在迷宫中穿行。...[详细]
-
世俗化时代的信仰与生存——以宁夏回族作家为中心的探讨
01在改定版《心灵史》的结尾,张承志写道:“无数的人都在问:宗教是什么?在世界都感到末日的不安的此时,宗教将引导进步,还是导致可怕的迷狂?但就在议论纷纭之间,中国正发生着亘古未有的质变。随着亿万农民变...[详细]
-
索南才让《荒原上》:荒原上的捕猎
在青海湖湖畔,无论海南还是海北,“索南才让”都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名字,藏语意为“长寿富贵”。叫这个名字的牧民作家却是一位蒙古族青年。“我生长的地方是藏族自治州,家里祖辈们全部精通藏语,生活习俗也和藏族...[详细]
-
初曰春《一号战车》:“首车”永远冲锋在前
大概是视野范围所限,笔者印象中关于消防题材的文学作品并不多见。但因为消防曾经与笔者工作的单位同属公安队伍,所以当初曰春这本《一号战车》摆在案前时,顿觉亲切。2018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了《深化党和国家...[详细]
-
“人及其时代意志”——艾伟小说简论
●摘要艾伟的小说有着相对恒定的美学风格和艺术追求,对于“人性”“时代意志”及其相互关系的持续思考和追问构成了艾伟小说主题的核心。但在表现方式上,艾伟又是多变的,他的小说具有精致的形式和结构,进入主题的...[详细]
-
狙击训练般的写作
周晓枫的散文包罗万象。从孩子到成人,从情感到理智,从原野到天空,从现实到梦境,在她笔下,暴力与美,邪恶与天真,从来都不是截然的两件事情。较之以往的散文,其新作《幻兽之吻》在密度、深度、篇幅方面均有显著...[详细]
-
携带着真相上路,与脆弱共生
东来曾获豆瓣阅读征文大赛首奖,我初读她的小说是2019年的《大河深处》。那是一篇明亮、绽放出“光”的小说。开篇写雨下了三天三夜,但是到了第四天清晨,晨光穿透了乌云,于是“我”继续上路。“我”是生活在都...[详细]
-
重新定义“现实魔幻”
《一日三秋》刘震云著花城出版社刘震云在话剧中表演本报记者武亦彬摄“写完这部小说,回过头来,我想说一说写这部小说的初衷。”这是刘震云新书《一日三秋》开篇的第一句话。乍一看不像是前言更像是后记,一上来刘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