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变形:罪与罚的方法
一个男人拥有变形的天赋,全家因此享尽福利。然而一次意外,男人锒铛入狱。出狱后,他决定重新做人,不再卖弄天赋,家人的索取却无休无止。男人为此深感绝望,最终分崩离析,变成世间万物,彻底退出了人类世界。这是...[详细]
-
唯真唯实,无忧无惧——读虹影《女性的河流:虹影词典》
虹影的散文有着不一样的质地。在流行繁复的散文世界里,已经很少能见到如此短小的篇章了。正如一个人学会了复杂,远离了本真,便不知如何回归起点。虹影的散文三五百字,两三百字,当行时行,当止时止,不浪费一点笔...[详细]
-
报告文学《额济纳河畔》:讲中国故事,写中国好人
报告文学与小说、散文和诗歌的最大区别就是绝对的真实,而真实就必须经过亲身的实地考察和采访,还有历史资料的掌握与分析,不能夸大其词,更不可弄虚作假,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写出好的报告文学作品。——题记&nbs...[详细]
-
《仁者启功》:平生风义兼师友
《仁者启功》,徐可著,黄山书社2021年4月第一版,39.00元这本厚重的小书并非一部定论式的启功传,而是以作家的亲身经历,从记忆深处呼唤那个满蕴着深沉情感的仁者形象。《仁者启功》是散文家徐可所著的一...[详细]
-
党益民诗书画集《雪山上的脚印》印象:深情大爱 将军本色
党益民将军的新作《雪山上的脚印》,是一部充盈着对雪域高原守边将士和西藏人民深情大爱的诗书画集,是他以炽烈的赤胆忠心,行走和拥抱西藏高原山岗草原风物的心灵的歌唱,是他朝圣者般虔诚的艺术目光凝视生活在雪域...[详细]
-
带不走的家乡与青瓦——彭家河乡土散文集《瓦下听风》的创作特色
摘要:彭家河系列乡土散文作品集《瓦下听风》,从“我的生活”出发,不落窠臼,力图消解浅泛平庸的思维套路,也不肯迎合商品潮流去猎奇求怪,以渲染或丑化的方法博取读者的眼球。于地缘文化的追忆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详细]
-
“在前往救赎之前”——何向阳诗歌阅读札记
青年时代何向阳是一个理想型的人文学者,她的气质略带一些英雄色彩,这些都曾洋溢在她的著述中。向阳从事理论与批评,也写下多部散文,那些激扬文字散发出对无以名状的崇高精神的神往。然而似乎与之迥异的是,向阳晚...[详细]
-
燕园风貌自历史深处展开
20世纪20年代起,在燕京大学大首任校长司徒雷登的主导下,美国建筑设计师茂飞和燕京大学教授翟伯联手在前清的皇家废园上建起了一座“世界美丽的校园”,这就是如今北大校园的前身——燕京大学的“燕园”。在唐克...[详细]
-
《冻土观测段》:超越“个人”的永恒光辉
“许元屹”是《冻土观测段》这篇小说的中心人物,但他又不是一个直接存在的人物,而是通过文中其他人物的叙述建构起来的影像。此外,其他人物作为与许元屹相区别的个体,也从某种对立或认可或追随的角度共同与许元屹...[详细]
-
陈年《豆蔻》:豆蔻之殇与女性生命的思索
通常人们说到“豆蔻年华”,总是寓指青春美好,花季少女到了要绽放的年龄,如著名女作家蒋韵曾获“2013年度华文最佳散文奖”的《豆蔻年华的微笑》,但陈年的小说取名《豆蔻》,一顿一沉间却有了感叹与哀痛,这里...[详细]
-
小说如何开掘内心——艾伟论
●摘要一直以来,书写人性、表达内心,似乎已经成为小说叙事中的一种约定俗成的内质,本文试图将小说如何开掘内心重新问题化,以艾伟的作品为中心,阐述叙事透析人性的复杂微妙与不可估量中的幽深,指出其小说在多元...[详细]
-
“我的反叛、我的自由和我的激情”
翻开小说《人间值得》,首先吸引我的,就是那个特别的题记:“我是自然界的一个错误,是一头疯狂的野兽。”无论如何,它那叛逆、轻狂的基调,总感觉与洋溢着生命热忱、思想情感沉重、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书名——人间...[详细]
-
唐诗人:新南方写作与黑色浪漫主义者路魆
读路魆的《心猿》《臆马》,我总感觉他是被黄锦树缠身了,每个句子都散发出阵阵南方的湿气和阴气。不对,是新南方!路魆是正宗的广东人,生于肇庆,长于岭南,目前也生活在粤港澳大湾区。最近,岭南等“南方以南”地...[详细]
-
谢有顺:文学研究视野里的东西小说
东西的写作,似乎从未成为文坛热点,但他时有重要作品问世,其写作的独异价值也一直在累积,直至最近的长篇小说《回响》发表,我认为他已是中国最具思考力,也最重要的几个作家之一。之前对东西的讨论,将他放诸“广...[详细]
-
黄灯:《森林沉默》,一部现代化转型下的森林史
几乎所有阅读者都能感受到陈应松《森林沉默》中明显的对峙:原始文明和现代文明、生态文明和城市文明、贫穷落后和经济发展、淳朴善意和急功近利的张力。“森林”对大多数写作者来说很陌生,却是陈应松写作的基调和底...[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