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骨·追寻·救赎——论《红土地上的寻找》中的人物形象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读徐秋良的长篇历史小说《红土地上的寻找》,很容易让我想起这两句话。这两句很好的总结了...[详细]
-
晓苏《花眼时钟》:“初心”写作的三个维度
晓苏的短篇小说集《花眼时钟》收录了作者新世纪以来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晓苏的短篇小说,一向坚持和发扬中国传统小说“传奇体”“故事体”的优秀传统,同时也注意吸纳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批判性的“荒诞”“黑色幽默”,...[详细]
-
编辑说 | 匠心与初心
常销与畅销书背后的故事脚印2000年的秋天,朋友王瑛来电话跟我聊一部书稿。她是《解放军文艺》的主编,圈内传颂的能干编辑之一。我说最近读到一本书《远东朝鲜战争》,写得很好。她说这部书是她先生王树增写的,...[详细]
-
来自云南大地深处的吟唱
诗是文学艺术的高度。在一个万籁俱寂的夜里,我翻开《故乡是九龙山》这部诗文集,浓郁的民族气息、壮族的厚重历史文化、古朴的民俗风情都扑面而来,在诗人陆天松的字句中,我对壮族民俗有了更深的了解认知,领略到了...[详细]
-
诗歌是生命的凭证
2015年暮春,我去婺源看望参加“三月三诗会”的朋友,在此期间,认识了来自山东的诗人刘苏。刘苏其人,短卷发,爽直,像天山下来的侠客,她诗歌给予我的触动,则是迟来的晚雨一般。我陆陆续续找来她各时期的诗歌...[详细]
-
诗性时空:重构和探秘
布兰臣的诗集《语言之初》是一部值得有心人多看几眼并给以研究和思考的诗集。他的这些诗,因写作时间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品质,证明他是一个不断有新的追求和不满足于现状的人。读他写得较早的一些诗,依然能感受到...[详细]
-
艰涩之外
一直以来,艰涩、隔膜、迷惑、焦虑、杂乱等,是评论界解读布兰臣诗歌作品时的高频词汇。的确,在布兰臣的诗歌创作中,极具先锋意识的创作姿态、奇崛的个性化表达、突兀跳跃的主题变奏以及繁复的现代诗艺技巧等等,使...[详细]
-
梁鸿《梁庄十年》:与真实的浪花遭逢
《梁庄十年》是作家梁鸿继《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后的第三部梁庄故事。“在梁庄”“出梁庄”是以梁庄为原点的空间转移,“梁庄十年”则打开时间之维,重在记录“变动中的感觉”。作者以梁庄与梁庄人十年来的现实...[详细]
-
简福海《历史的斑纹》:感知三坊七巷的精神气场
在我国悠久的文学传统中,“文”与“史”的交织几乎贯穿古典文学史始终。对于古代先贤们而言,“文学”与“历史”并非截然二分。“柔日读经,刚日读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经”“史”“文”三位一体,构成...[详细]
-
陈彦《喜剧》:探寻喜剧的“常道”和“正道”
作为陈彦“舞台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与《装台》《主角》一样,新作《喜剧》(作家出版社2021年3月出版)讲述的仍是戏曲舞台内外的生命故事。这些起起落落、荣辱无定的生活故事,也依旧关联着宏大的时代脉搏,表...[详细]
-
战争记忆与文学书写的当代思考
编者的话在“八一”建军节即将到来之际,本期特邀军旅文学评论家朱向前、徐艺嘉,军旅作家陶纯,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教授妥佳宁等专家,结合军事史和战争题材文学创作,畅谈战争记忆与文学书写的当代思考。&n...[详细]
-
阅读小说时的“蒙太奇”反映
其实,每一个阅读叙事文学的读者,无论他的艺术鉴赏水平高低优劣,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艺术的想象力去建构他所认为的阅读画面,也许这就是所谓“阅读期待”后的艺术“再创造”功能吧。比如你去观看一部由著名小...[详细]
-
周晓枫《幻兽之吻》:语词的侠客 众生的情人
周晓枫是这个时代散文创作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家,她每部作品的问世都会成为一个话题。在同龄的散文作家中,周晓枫几乎是唯一的。因此李敬泽说:“就中国现在专写散文的散文家来说,周晓枫是最为才华横溢的一位。她...[详细]
-
王威廉:深度现实与未来诗学
王威廉的写作存在着多个面相,包括荒诞叙事、灵魂叙事、历史叙事等等。大学曾就读于物理系的王威廉,对于科幻与人类未来有着持久的追问。近年他又集中创作了一批人文科幻小说。与一般科幻小说不同,王威廉的这些小说...[详细]
-
灵魂之诗与思索者姿态
明素盘的诗就像她的笔名,明了、朴素,仿佛那些撒在碧玉盘里的珍珠,晶莹透彻,让人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她的诗不故弄玄虚,语言干净,并且情感饱满。《我和我的河流皆爱你》集结了诗人近5年来创作的诗歌150余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