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春林:评三作家小说作品
关于赵燕飞长篇小说《明月几时有》、方晓短篇小说《雨夜》、唐诗云短篇小说《腐烂的泡萝卜》 评赵燕飞长篇小说《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中国文史出版社2020年10月版)是赵燕飞的第二部长篇小...[详细]
-
新世纪小说家文学备忘录
周恺是近年风头正劲的青年小说家,从2012年发表处女作《阴阳人甲乙卷》至今,他的创作不算显著,仅出版了长篇小说《苔》和短篇小说合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下称《未来之书》)两部作品。风格、写法截然的...[详细]
-
在文学的远方——《320的远方有多远》
我对裘星一老大哥的印象,还停留在那年从杭州东站前往富阳的路上。天色向晚,车子沿着钱塘江流域一路向着它的上游富春江飞驰。我们在潦草的寒暄之后,便把话题收拢在此行的关键词“文学”上。那是一个奇特的记忆片段...[详细]
-
藏地文化的生命赞歌——评达真长篇小说《命定》
达真的长篇小说《命定》是自《康巴》后的又一力作,作为“康巴三部曲”的第二部,延续着藏民族现代史诗的建构,又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是一部个人的成长心史,也是康巴民族用生命铸就的抗战历史。“处于边缘化的‘小’...[详细]
-
小城小说的生命观照
曲阜师范大学张瑞英教授是地域文化与现代乡土文学研究专家、莫言研究专家。2020年10月,她的《文化视阈下中国现代小城小说研究》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既是一部具有理性思维的学术著作,同时又是带着作...[详细]
-
跨学科研究打开都市文化的新天地
一当下的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国,是日新月异的中国。农耕时代的小桥流水,原始乡村的诗情画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牧歌,“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的宁静悠远,正日益成为来去匆匆的都市人...[详细]
-
如果上海开口说话——《繁花》与现代性经验的叙事增补
上海一直生产着各种各样关于自己的信息、经验、知识和形象,并不是哑巴,需要别人代言。但《繁花》面世后,读者和评论界的确感觉到上海好像有了一种自己的声音,至少是多了一种话语的层面和色调。不过这一切并不仅仅...[详细]
-
在文明与野蛮之间——读宁肯中篇《黑梦》
宁肯的中篇小说《黑梦》(载《收获》杂志2021年第3期),是他“城与年”系列的收官之作。由于必须要收官,要以“豹鞭”的方式强劲有力地为这个小说系列收尾,宁肯想要表达的内容的确太多太多。如此丰富庞杂的内...[详细]
-
知识碎片里的叙述语态——《应物兄》片议
摘要:《应物兄》在碎言碎语中形成了自己的叙述语态,以荒诞的方式重组了京派审美意识,处理了词与物、识与觉、空与有、言与默、雅与俗的难题,强化了怀疑主义的文本的内力,也抑制了初始生命体验的本真之气的表达。...[详细]
-
为仗剑而立者的造像和歌唱
读海田的诗集《剑指苍穹》的时候,眼前不由地浮现出这样一个场景,即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抗震现场,我们一行采访者在那里偶遇了废墟上一身迷彩、一脸愁容的海田。此时的她也正在参加抗震的第二炮...[详细]
-
用诗歌照亮丝路
西域苍茫,丝路绵长。《我的丝绸之路:西域的诗》是诗人叶叶以“西域”及“丝路”等文化元素为创作主题推出的一部诗集,精选了诗人最近两年创作的120余首现代诗歌,诗作或沧桑冷峻,或婉转轻柔,或清新明快,或意...[详细]
-
《客从何处来》:地方历史的小说叙事建构
罗伯特·斯科尔斯等人的《叙事的本质》第一篇《叙事传统》里,作者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说:“过去两个世纪以来,小说一直是西方叙事文学的主导形式。”其实,自新文化运动以来,小说也逐步成为中国叙事文学的主导形式...[详细]
-
尹学芸《乌龙球》:谎言与真实之间的日常
1998年法国世界杯揭幕战在巴西与苏格兰之间拉开,苏格兰队长亨德利奋力将球解围,但后面赶来帮忙的博伊德却用胸口把球挡进了自家球门,这也是世界杯揭幕战中首次出现的乌龙球。这个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不仅构成了...[详细]
-
在苦痛中怀抱未来——读散文集《身体里的石头》有感
“固守文学的孤独与寂寞,守护心灵的宁静和安详。”——这是散文集《身体里的石头》的作者在文学创作上坚守的信条。“孤独”似乎是每个文学创作者的常态,在这个隔绝外界声音的“孤独”世界里,仿佛拥有了另外一个世...[详细]
-
《应物兄》读法
摘要:《应物兄》凡八十四万言,所涉古今中西典籍及诗文数百种,人物百余个,故事主干虽颇为清晰,但旁枝斜出之事件堪称浩繁,相关观念“话头”也所在多有。效古人评点法,做题旨、章法、人物、事件、本事、风格等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