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堂会 王慧慧:让红船精神照亮脱贫攻坚征程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脱贫攻坚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先辈精神,赓续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数百万扶贫干部为扶贫事业作出的点滴奉献汇聚成扶贫文学书写恢弘壮丽的篇章,呈现出中国革命精神源头——“红船...[详细]
-
吴克敬新作《害喜》:生理课
“金害喜”肯定没上过生理课,莫说像她的四个弟弟那样勉强读到初中,就是像张桂梅校长那样将大山里的女娃娃带到课堂上的机会,她也没有。这个一天正规教育都没受过的女孩,更不能像三十年前的“香雪”们,成为变动的...[详细]
-
严孜铭《余烬》:转益多师是吾师
未及前贤更勿疑递相祖述复先谁?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戏为六绝句》里的这一首诗,用在严孜铭的小说集《余烬》前,好像很适合。严孜铭这些年的作品数量不是很多,但作品不单一,不重复,在于她的小...[详细]
-
《在皇冠镇》:孤独与宁静中的诗人
十年前,在新浪博客写诗时,就和麦豆有过交流,但直到近日,才静下心来较为系统地阅读他的诗歌。《在皇冠镇》是麦豆的第二本诗集,收录诗歌144首。麦豆的诗,字里句间都流露着一股清纯之风。不投机、不随大流、不...[详细]
-
《那人》:流淌人性之光的乡村舞台剧
我认为,《那人》是瑄璞的超越之作。在此之前她的中短篇小说,多以女性为主,主人公虽算不上白富美,也多是外表光鲜的衣食无忧者,尤其是中年女性的寻觅与倾诉,追求与绝望,抗争与沉沦,为青春作别愁绝,为婚姻背叛...[详细]
-
马平长篇小说《塞影记》:历史写作的“影叙事”
1作家景三秋因为生活的失意外出度假,并试图开始一部作品的写作,但因为信息的错误,他误打误撞进入了一处玻璃房,在此他遇见了颇有神秘色彩的百岁老人雷高汉和身份不明的女子温寒露。出于作家的天性,“我”嗅到了...[详细]
-
《行刑人·银匠——〈尘埃落定〉外篇》:尘埃尚未落定
“主篇”与“外篇”,合二为一,成就一部“大写的《尘埃落定》”。出版方供图浙江文艺出版社近期推出的《行刑人·银匠——〈尘埃落定〉外篇》首次将阿来完成《尘埃落定》前后,以小说中三个相关或未充分展开的人物为...[详细]
-
贾平凹:陈彦的发现与表达
商洛学院是商洛文学的一个高地,这里有热爱文学的领导,有一批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人员。多年来,几乎商洛籍的作家都被关注着、推介过、研究过,举办过无数的会议和活动。今天又召开陈彦作品的研讨会,邀请了国内这...[详细]
-
漫长惊悚中的真实人性——评姜琍敏《心劫》
翻开姜琍敏的长篇情感悬疑小说《心劫》,只觉生活的种种真相,人性的各色各面,或喜悦或惨烈,纷然呈现。40万字的《心劫》,充满大波大澜的生命体验,惊心动魄的爱恨情仇,写来风生水起,煞是好读好看。姜琍敏有倚...[详细]
-
李保均《花农》:一个美丽的童话
《花农》是四川大学李保均教授所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由四川大学出版社于2019年11月出版。从作者身份来看,这无疑是一部“学者小说”;从小说的内容和艺术表现来看,这是一部纯文学作品——该小说叙写了一个知...[详细]
-
温艳霞《琵琶围》:大视野 细笔触
读罢温燕霞的长篇小说《琵琶围》,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感受可以用两个字概括:一是“大”,一是“细”。“大”指小说视野广阔,通过描绘一座围屋80余年的历史,艺术再现革命老区的脱贫历程;“细”指小说笔触细腻,...[详细]
-
玛拉沁夫文学创作经典化之路
在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会见卓别林大师时,请他欣赏的中国电影是《草原上的人们》。这部电影是根据玛拉沁夫的小说《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改编摄制的。这部作品使青年作家玛拉沁夫一举成名,成为新...[详细]
-
赵丽宏诗集《变形》:从隐秘处集束生命之光
自觉反省自我、历史、文化,面对当下的可能性和未来的敞开性进行真切思考,对于当代诗人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诗学向度。浓郁的哲思是赵丽宏最近出版的诗集《变形》最为显著的特色,这是我通读后获得的第一印象。赵丽宏...[详细]
-
《水头寨里的“另一半中国”》:看见另一半中国
当代中国给人们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它的变迁。而变迁发生最早、最深刻的,是在中国的农村。因此,欲了解变迁中的当代中国,必先了解变迁中的中国农村。李寅著《水头寨里的“另一半中国”》,通过对贵州省纳雍县水头寨...[详细]
-
《中国健康档案》:一本健康中国的好书
我抱着浓厚的兴趣读完全书,想以极大的热情向读者朋友推荐徐观潮这部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健康档案》。它关于健康,关于我们;关于我们的身体,也关于我们的精神;关于我们的历史,也关于我们的未来。首先要交代,我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