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张堂会 王慧慧:让红船精神照亮脱贫攻坚征程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学报 | 张堂会 王慧慧 点击数: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形成与发展的脱贫攻坚精神,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先辈精神,赓续初心使命的生动写照。数百万扶贫干部为扶贫事业作出的点滴奉献汇聚成扶贫文学书写恢弘壮丽的篇章,呈现出中国革命精神源头——“红船精神”的星星之火在脱贫攻坚大潮中终成燎原之势。

扶贫事业的精神要义在于敢为人先的探索创新。扶贫文学书写在展现脱贫攻坚持续深入的具体过程中,塑造了许多党员先锋的形象。他们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具有革故鼎新的时代活力,为贫困乡村的振兴发展播撒下文明进步的种子。《安农记》中的博士县长石润生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从大局出发,优化扶贫队伍,将一些有能力、有思想、有干劲的人才推上前,激发大伙改变贫困状况的决心。为破解该县服装产业的发展瓶颈,他大胆求新,力邀网络营销能手指导“互联网+”的产销模式,有效推进地方经济的繁荣振兴。《经山海》中的女镇长吴小蒿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海岛渔港实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之路,在积极促进传统渔业转型升级的同时,隆重开展具有原汁原味民俗风格的“祭海节”活动,将渔家文化艺术品牌一炮打响。

扶贫文学作品塑造了许多新人形象,如《战国红》中情感丰富、灵气逼人杏儿,《一湖丘壑》中耿直诙谐饱受争议的曾县长。他们的扶贫方式打破陈规,为扶贫实践输入了新鲜血液,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尽显新时代扶贫干部敢于创新、勇于突破的风采与魅力。而乡村第一书记白朗在秦岭地区谋划生态扶贫;茆眼镜儿回到川地老家投资一池方塘,当起鱼老板帮助村民找致富出路;扶贫楷模王新法退休后发光发热,奔赴湖南革命老区实施“山河圆”扶贫项目……这些尝试均来自于现实扶贫中全国乡村治理的创新经验。

扶贫文学书写了新时代下共产党人的形象,让我们看到了党性光辉耀动在广袤的乡村大地。无论是乡村第一书记白朗、博士县长石润生还是中国最美村官肖琳、扶贫楷模王新法,他们无一不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初心使命。扶贫文学在塑造这些共产党人形象时如实呈现了现实生活的复杂性,如何解决“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建立二十栋高档别墅”的规划,便成为摆在《乡村第一书记》中白朗面前的一大难题。面对恶势力的潜在威胁,强烈的信念感、正义感支撑着这位乡村第一书记,他毫不妥协,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落到扶贫工作的实处。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常常是具体的,《安农记》中漫天要价的“钉子户”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扶贫干部尽心尽力帮助农民脱贫,建设美丽乡村,但实际工作中的矛盾冲突有时也让他们感到困惑。然而纵观全篇,我们感受到的是石润生对扶贫理想的热爱和坚韧不拔的追求,以及全县的政治生态转变为风清气正的整个过程。

回到人民群众中去,脱贫攻坚才能从根本上取得胜利。从文学作品回顾脱贫攻坚一路走来的艰辛,打动我们的不仅是帮扶脱贫的典型人物,更是那种化解不开的为民情怀,每位一线扶贫人员都怀着满腔热情,走乡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中国最美村官肖琳去平沟村报到不久,便迫不及待去了贫困户家中,跟他们拉家常,分析各家穷困的根源所在,和他们一笔一笔地算投入产出的总账,思考村子里的产业发展之路。平日里他总是下村入户转悠,办公室里难得看到他的人影,经过充分调研,他敏锐地抓住了两个全县老百姓最急迫的痛点——出行难和读书难,这两个“老大难”问题的妥善解决如春风化雨般温润人心,群众在认可中积聚起脱贫攻坚的巨大力量,平沟村的致富之路逐渐走上广阔的境地。在扶贫文学书写中我们真切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脱贫攻坚决战中取得关键性胜利,正因为他们以真情换真心,获得了人民真心实意的支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在脱贫攻坚战役中取得的辉煌成就,恰恰反映出中国共产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不变初心。

当下扶贫文学书写呈现的动人景观,一方面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员全心全意的付出,显示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力量;另一方面,这些文学创作传达出的精神价值是对于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真正本色的深深铭记,鼓舞人们永葆初心使命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扬州大学文学院)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