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小说评论 > 近现当代

严孜铭《余烬》:转益多师是吾师

发布时间:2021-08-10 来源于: 作者: 文学报 | 王干 2021年07 点击数:
未及前贤更勿疑

递相祖述复先谁?

别裁伪体亲风雅,

转益多师是汝师。

杜甫《戏为六绝句》里的这一首诗,用在严孜铭的小说集《余烬》前,好像很适合。严孜铭这些年的作品数量不是很多,但作品不单一,不重复,在于她的小说常常“跨界”,这所说的跨界不是跨越某个界别,而是她小说创作在题材上的广泛和风格的多样。

就题材而言,严孜铭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古今、城乡、老少都有,有反映城镇乡村题材的《有谁认识他》《会飞的鸟巢》,亦有具有都市化生活书写的《日日夜夜》《夜游的人》。作者的关注既落在中年女性困境、老年人情感世界,亦密切地关注着同龄人的青春困惑、都市生活体验和心灵漂泊感。近两年的作品中,她有意识地将目光集中到青年群体身上,着重探索他们都市生活的漂泊感和复杂多变的心灵世界,从而使得创作凸显出青春的锐利和锋芒,是对“90后”作家书写回避青春叙事的反潮流态度。

严孜铭有鲜明的创作自觉性,对自身的创作不断思索,不受限于自身熟悉的创作领域,不断开拓新的领域和题材,呈现出万花筒一般纷繁多彩的创作面貌。

除了上面的题材外,小说集《余烬》中还包含了一些穿越时空具有探索性的作品。在艺术风格上,严孜铭的写作同样“跨界”,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她对于叙述视角的敏感和执著,在“90后”的作家中极为少见,这种对艺术赤诚的追求让人想起她父辈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所做的种种尝试。

小说叙述视角的探索,是小说艺术的难点。从早期作品,到《余烬》的写作,已经在文本中进行视角切换,日记和通告形式引入等多种叙事手段的糅合,体现后现代叙事的特征。《会飞的鸟巢》呈现出她对日常生活化情节的稳健把握,但作者随后的创作却出现新的面貌,创作出如《八十一次温柔》一般着力于挖掘人物幽微内心世界的作品,甚至表现出某种“晦涩”的特质……

严孜铭不断尝试,意犹未尽,还勇敢地探索了第二人称的叙述。我曾经把第三人称称为“神叙述”,是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把第一人称称为“人叙述”,有限的人间视角,而第二人称“你”是诡异难以捉摸的,它介于全知全能和有限视角之间,难以掌握,所以我称之为“鬼叙述”。严孜铭的《夜游的人》选用了第二人称,娴熟地使用意识流技法呈现出女青年潇潇在一次赴约的地铁线路上的诸多内心意识流动,对她的情感困惑和对故乡、生活处等不同地域的思索和心理感受娓娓道来,应该说第二人称“你”的叙述运用得比较贴切。

王宏图教授把严孜铭的种种探索称之为“试错”,我觉得也是一种“试对”。一个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式,苏童在写作《桑园留念》之前也写过一些非常贴近现实的写实主义风格的作品,但在进行多方面的艺术实践和探索之后,慢慢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话语系统,形成了独特的苏童体,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很显然,严孜铭现在的创作还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她的不断尝试体现了她锐意探索和大胆求新的艺术精神,同时也说明她的知识结构和语言结构的丰富和弹性。这种弹性对于今后的创作来说,是一笔资源,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是值得期待的。

“转益多师是汝师”是杜甫对学诗者的忠告,也是自身的体会。严孜铭现在的小说创作还处于转益多师的状态,她的种种尝试,也是向很多大师致敬的一种方式。从“汝师”到“吾师”是一个作家走向成熟的标志,“汝师”是别人的,而“吾师”才是自己的,很多作家并不能完成“汝师”到“吾师”的转化。严孜铭用颇为艰辛的小说实践去塑造“吾师”的形象,这个“吾师”就是严孜铭的艺术风格成型版,也是很多作家终身以求的目标。今后的文学道路对于年轻的严孜铭来说,是漫长的,也可能是曲折的,她除了向书本向大师学习以外,还要向生活学习,还要向社会学习。“别裁伪体亲风雅”,“亲风雅”的同时,也要亲生活。社会是一所百科全书,也是非常“综合”的大学,当然也是人生最重要的老师。

(编辑:moyuzhai)
推荐资讯
最新内容
精品推荐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