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提困难的写作,兼及超级现实主义小说的可能(下)
3在《花腔》《应物兄》,叙事者首先是一个具有反思能力的人。以《应物兄》为例,“大学”是通向我们时代的一个微小切口,知识界或者大学生活自然是《应物兄》着力书写的内容。作为一部秉持了现实主义精神的长篇小说...[详细]
-
刘国欣《黑白:永恒的沙漠之渴》:低过花草树木鸟兽虫鱼
随笔集《黑白:永恒的沙漠之渴》,刘国欣著,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一地有一地的风物。研究特定地域的文化有助于我们理解当地人的性情。尽管现当代文学中有很多乡土人情的书写,但是陕北像是一块沉默的大地,一直在人...[详细]
-
“家集”之中见人生
《嘈嘈切切错杂弹》,莫砺锋、陶友红著,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56.00元如果说老师莫砺锋的学术著作是对学问的“言传”,那么这本家集传达出的,则是关于人生的“身教”。《嘈嘈切切错杂弹》是老师莫砺锋和师...[详细]
-
寻求内心的真实
生活,绝大多数时候是无意义的。长篇小说模仿生活。——威廉·特鲁弗小说家但及擅长中短篇小说的创作,自1988年至今已发表一百五十余篇。毫无疑问,他享受“短平快”的创作冲动与释放。他的中短篇小说,像一幢幢...[详细]
-
从街道走向世界
2018年秋天,王占黑凭借处女作《空响炮》摘得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一鸣惊人,同年第二部小说集《街道江湖》出版。与许多同龄作家不同,身为90后的她,写作伊始并没有聚焦个体自我的内部经验,也没有运用过...[详细]
-
生如蚁而美如神:论《有生》
随着“革命世纪”的终结和都市化进程的发展,我国小说创作的主题、风格和叙述方式都有所调整:生活画卷取代历史画卷,生命立场取代阶级立场,限知叙事者取代全知全能叙事人……这些努力拓展了叙事容量,让暗部微细的...[详细]
-
李凤群《大江》:小乡土中的大悲壮
重读李凤群的长篇小说《大江》,首先应当予以肯定的是,李凤群由之前的都市题材转身写作这部乡土题材的新作,她确实是有感而发,有备而来。对她而言,写长江边上的江心洲这样一个江中孤岛的乡间生活,并非是她心血来...[详细]
-
尚德兰:“读者”莫言的“他者”之镜
本文的目的不在于罗列某位中国或外国作家对莫言作品的影响,也不想指出他对某位作家的“借用”(莫言作品中某位作家的“印记”),也不谈“相似”“滋养”“挪用”,甚至对其他作家有“继承”或“剽窃”这类更有争议...[详细]
-
余华《文城》:苦难命运展示中的情义书写
余华,依照批评界一种普遍的看法,自打他凭借一篇名叫《十八岁出门远行》的短篇小说在业界产生强烈影响以来,他的小说创作被明确地划分为所谓先锋小说和回归现实这样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的余华,以《四月三日事件》...[详细]
-
《去林芝看桃花》中的历史观
《去林芝看桃花》是江西作家江子2020年出版的散文集。这是江子践行用脚步丈量大地,用散文书写历史的尝试。不难看出,江子以近几年“行万里路”的见闻,以及查阅“历史本身”所获得的认识为基准,采用非虚构的散...[详细]
-
邹忠民《方生方死》:游走于羁绊与坦然的生命之路上
“面对彼岸,我永远是一座比河短的桥。可是,我只能活成这样一座桥。”这是江西作家邹忠民的小说集《方生方死》最后落于我眼也最落于我心的话。放下书,它始终萦绕心头,让我难以释怀。都说,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详细]
-
彼此的星光——王凯《星光》读后感
老王把《星光》发给我,我读了两遍。老王是王凯,他长着一副匈奴人的样貌。第一遍是在手机上读的,比较匆忙,感觉还是熟知的老王风格:部队题材,叙事讲究,结构缜密,语言是惯常的精致,带些冷幽默,那些奇特的比喻...[详细]
-
查验与旁证:从亲历者到时空体
先于小说集《侦探小说家的未来之书》问世,周恺已经凭借长篇小说《苔》获得读者和学界的颇多述评。《苔》梳理地方性写作谱系、运用方言和民俗等地域特色展现革命和历史的发生,并承接“立嗣承祧”的文学母题和叙事结...[详细]
-
鲍坚《俯仰之间》:彰显正气的多彩生活画卷
长篇小说,如果只是故事热闹,一天便可读三部。而有些小说,虽也讲故事,却不唯故事,而是一物一景,一言一行,一色一味,皆精心营造不可缺失,字里行间能见出“文章”的格调来,速读可惜了。鲍坚的长篇小说《俯仰之...[详细]
-
《塑像》: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塑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金伟信的长篇小说《塑像》以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领导者之一马骏为主人公,为我们讲述了他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塑造了其光明俊伟的伟大人格,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我们党的历史和...[详细]